去年以来,西天尾镇林山村群众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变养殖为种植,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并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对此,大伙都说,驻村干部林伟立功不可没。 去年,林伟立进驻林山村,适逢为保护东圳水库饮水安全,上级决定叫停对库区上游的养殖业。作为养殖大户的林山村也在叫停之列,对此,群众抵触情绪很大,许多禽畜养殖户找林伟立和村干部反映:叫停养殖业,你们让我们干什么?吃什么? 为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猪圈、鸭舍的拆除任务,为保证让群众切身利益不受到损害,林伟立马上召开村“两委”成员,进行专题研究,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林伟立提出了“变养殖为种殖”的发展思路。他的真知灼见当即得到广大干群的一致认可。可是“种”什么好?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决定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种粮食,种花木。 有道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村民们看到林伟立和村干部在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谋福址,于是纷纷化被动为主动,把猪圈、鸭棚全部拆掉建成苗圃,并种上了红豆杉、桂花、茶花等,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广大干群的广泛赞誉。村民喻大伯原来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年均养猪三四百头,养鸭两三万只,收入还不错,当时很不配合。为了做好喻大伯的思想工作,林伟立多次上门,利用晚上时间跟他促膝谈心,谈政府治理东圳水库的目的、意义及决心,谈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谈结构调整的产业前景……真诚所至,金石为开,看到林伟立如此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再也不好意思“执迷不悟”了,赶快动手把猪圈、鸭棚拆掉。村民们看到喻大伯家都拆了,就跟着拆了。 为了把为民办的好事办好,林伟立一边向上级争取资金补助,一边四处联系苗木,并请来花卉技术员前来指导。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林山村不但拆迁工作走在前头,而且180多家养殖户全部顺利实现由养殖向种植的产业转型。为了巩固转化成果,他还通过多方努力,把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郭阳彬给“挖”到村里,阳彬给他带来了无花果生态种植技术。看好这一项目的市场效益后,他便与村干部一起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建起了莆田首家无花果示范种植基地。经过精心培育和科学管理,无花果终于在林山村生根、开花、结果,创造了亩均产值逾万元的佳绩。如今,基地开始向农户辐射,许多群众也跟着种起了无花果。一个新的产业已经在林山村形成。为了解决花木用水问题,林伟立正通过各种渠道,向上争取启动资金,搞引水工程…… 在跟记者谈及自己驻村工作的感受时,林伟立说:千重要万重要,心里装着群众最重要,只要我们把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工作上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