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农民历时5年修族谱
【发布日期:2012-10-3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树重乎根,水发乎源,人本乎祖。无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还是冯陈褚卫……百家姓,家家都有一本“账”,姓姓都有一部“书”。在生生不息的血脉相传中,我们来自哪里?我们的老祖宗是谁?在我市,就有一位已70岁的老农民,花费近5年时间,寻根问祖,序修家谱。他就是秀屿区东庄镇西温村的农民翁国荣。 今年70岁的翁国荣,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是什么让他放下锄头,拿起笔杆修编族谱?作为一个仅初中文化的农民,修编族谱过程中会遇上哪些困难?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来到翁国荣家中进行采访。刚踏进其家门口记者看到,翁国荣正埋头校对着族谱的样本,谈起最初修编族谱的想法时,翁国荣告诉记者,修编族谱是从2008年开始有这个念头,当初跟随市六桂文史研究会多次前往厦门、漳州等闽南一带参加有关六桂宗亲的恳亲活动,看到各地的宗亲都有族谱,而且都做的非常不错,特别是市六桂文史研究会翁文地会长、翁忠言等人也一直劝说修编一本族谱,所以也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投入修撰族谱。 “修撰族谱本身就是要对历史、文化有很深的了解,特别是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做起来难度可想而知,从收集资料方搜集、走访、考证后如线穿珍珠般整理归类等整个过程特别累人,幸亏得到翁文地、翁春树、方瑞林、龚东方等宗亲大力支持,要不我还真的没有办法完成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修撰族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要让后人懂得自己先人来自哪里,要是能在有生之年,将后人认祖明宗,也算是对家族的一份贡献。”翁国荣说。采访中,记者看到翁国荣堆放在桌上50多本厚厚的底稿等资料,足有30多斤重。翻开族谱的底稿,目录、先祖绣像、怀颂先祖、渊源概述、民俗风情等十个大类,记者大概算了一下,整本族谱大约100多万字。 “在修撰过程中,很多人都让我感动不已,不少村民得知我在修撰族谱,也都给予大力的支持,村民翁国贤、翁金仪分别捐出6000元、1000元用于印刷,北高镇竹庄村的翁建亮、翁建辉、翁美徒也各捐1000元,目前共收到各宗亲的捐款达30000元之多,让我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翁国荣说:“从修撰族谱开始,家里人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家里的全部事务都由老伴‘承包’,为了支持我修撰族谱,远在外地的儿子也给我寄回3000元钱。”记者采访中,市六桂文史研究会会长翁文地告诉记者,翁国荣认真、执着的责任心很值得让人学习,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能够修撰族谱,这已经就很了不起,更何况他还很系统、完整的修撰完成。“国荣真的很不简单,为了修撰族谱他付出了太多了,不仅是时间和精力,他还自掏腰包请人打字等。”翁春树说。 据了解,翁国荣在该村还是个热心肠,只要村民有事找他,其都会热心的帮助,在村民中威望不小。“自己年纪大了,子女也都事业有成,没什么可操心的,能够发挥一些余热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非常地开心。”翁国荣说。另据翁国荣介绍,他所修撰的“其兰翁氏族谱”目前已全部完成,即将印刷出版。
延伸阅读:“六桂”追源:“六桂”指洪、江、翁、方、龚、汪六姓,迨宋代,京兆翁入莆始祖何公的五传乾度后裔分别为:处厚、处恭、处易、处朴、处廉、处休六兄弟,因战乱避兵祸,依次分洪、江、翁、方、龚、汪六个姓氏,与旧姓合。建隆元年至开宝六年间,同胞六兄弟。三科六进士,时称“六桂”。“六桂联芳”闻名宋代。目前,“六桂”宗亲遍布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 晚报记者 小路 |
荔城区北高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感悟奋斗精神 探寻文化根脉
我市创新电力服务模式 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荔城区西天尾镇:以“演”促防 以“练”备战
我市“五一”人气满满 假期玩法上新 文化旅游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