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社会
退休不退岗 发光放余热
——赖店镇退休老人郑回土
【发布日期:2012-11-1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李金春 傅恩建】

    在仙游县赖店镇岐山村,一提起一位叫阿土的老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夸,他退而不休,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积极服务村民办实事好事,受到全村村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修桥铺路解民忧


    这位老人名叫郑回土,今年已是76岁高龄。阿土是归国华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被安排仙游汽车运输公司工作,16前退休回家。
    当时岐山村还是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交通十分不便。有一条通往圣泉宫边的圣泉小学,这条宽不到20厘米的小路是全村娃娃们上学必经之路。该小路还有一座“独石桥”,桥下还是一条较深的溪叫茅罗溪,在汛期时该溪水位深达2米多。每适雨季,这两条村民的重要通道都是泥泞不堪,不但行走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对此,阿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修好这两条路,以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
    阿土买来泥沙和小石子,独自一个人修路铺桥,将路边杂草清除,将这两条村道路基加宽、加固。之后,他发动村民捐款买水泥,准备将两条小村道进行水泥硬化。他当时将半年的退休金全捐出来,还将自家150平方米自留地捐出用于修建村道。村民们看到阿土的善举,纷纷支持阿土。短短几天,阿土就收到捐款7.5万元。
    很快,两条长达3公里的村道也变成水泥路,成为全镇乡村中最早有水泥村道的村,大大方便全村村民的出行,解决了村里孩子上学难问题,阿土也一下子成为全村“工程师”。
    在阿土的号召下,村民们又捐款20万元,修缮村主干道。不到一个月,一条长2公里多、宽达4.5米的水泥大道出现在村民们面前,剪彩通车那天,村民们高兴得如过节一样。


兴修水利造福村民


    岐山村当时是赖店主要农业村,农业是村民主要收入,而农业关键是水利问题。
    岐山村当时有个柴坝,是岐山村与圣泉村农业用水的主要大坝。当时岐山村300多亩水田和圣泉村400多亩农田都要靠该水坝进行灌溉。但因该大坝是用柴木建造,加上年代久远,年久失修,用木头修的水坝早已毁坏,许多埋在水中的木料也腐烂,一遇到大水就被冲毁,没有下雨又不能蓄水,农业灌溉成问题。每年春夏农耕高峰期,两个村为了争夺水源,经常发生纠纷,不但影响村民之间的和谐共处,还影响村民收入。
    为此,阿土决定兴修这项水利工程。那年冬季,正好是仙游干旱最严重的一年,阿土一家人首先捐款,发动村民投工投力修水坝。当时虽然天气寒冷,但阿土每天都要跳入溪中拆木头、运石料、送水泥、打桩基……
    水坝建好后,两个乡村的村民再也没有出现用水荒的现象,再也没有因灌溉而发生纠纷事件,两村的700多亩农田用水得到圆满解决,农业收入也稳定增长。
    8年前,阿土还发动村民修建4800多米长的水渠,惠及当地80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


村民眼中的“智多星”


    虽然阿土是村中有名的“活雷锋”,但最让村民更敬慕的是阿土“发明专利”,村里许多人称他为“智多星”。
    原来,岐山村是仙游有名水稻之乡。阿土看到村民在收成的季节,用扬谷和用簸箕簸谷,这些扬谷方法是需要等到有大风才能采用的,其速度缓慢而又费力,村民们劳作十分辛苦。而一些村民虽然用扬谷机扬谷,但扬谷机都是木料制作的,容易损坏,给村民生产带来不便。
    对此,阿土决心发明扬谷机减轻村民的劳作量,于是他认真研究传统的扬谷机。针对木制扬谷机容易损坏,阿土决定用铁皮当原料,制作“铁牛式”扬谷机。经过几个月的研究,第一部“铁牛式”扬谷机研制成功。
    昨日记者看到,该扬谷机比农村普遍用的木料扬谷机要小一半。这是一种具有扬谷和分选功能的脱粒机,扬谷器设置在机架内的集谷斗内,扬谷器与脱粒滚筒同轴,叶轮可以固定在脱粒滚筒上的一端,也可以固定在脱粒滚筒轴的一端,扬谷器的出物管路上设有由壮谷出口管和瘪谷出口管及活动调节板组成的谷物分选装置。
    阿土说,由于该扬谷机质量牢固,体型轻巧,扬谷效果又事半功倍,很受村民的喜爱,每遇收成季节,大家都争着借他的“发明专利”,后来他干脆制作5部“铁牛式”扬谷机,每个自然村都免费送一部。前年,他再次发明电动的扬谷机和打谷机,也送到村里,让村民免费使用。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