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中学是“界外底”的一所初中校,目前在校学生1300多人,和其他农村校一样,这里也有“留守生”、“学困生”。为破解这一难题,学校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形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模式。开展行政人员进班爱心帮扶行动,学校行政人员一人带一名或俩名“学困生”,师生上下齐心协力,奏响了爱的交响曲。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每位教师师德所在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学困生对1300多人的学校来说其影响仅仅是千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那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校长郑玉钦在动员大会上慷慨陈辞。为了当好表率,郑校长带头与九年级一名男生结成对子。该同学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做小动作,老师没为他少操过心,但却收效甚微,为此,老师失去信心,家长也失去耐心。面对这一“问题”学生,郑校长不急于求成,而是通过深入了解,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并成立班级帮扶小组,有的放矢地进行帮扶教育。有一次,郑校长特地把该同学请到自己宿舍,不但搬椅子请他坐,而且还为他递开水,这一举动让该同学颇感意外,同时也深深触动他的心灵。金诚所至,金石为开,该同学终于敞开心扉与郑校长促膝谈心……接下来的日子,他经常主动找郑校长汇报自己的表现,郑校长也及时给予鼓励和关怀……自此以后,该同学渐渐回归“自我”,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以前有明显提高,各方面表现也有明显长进。 实践证明:教育工作者只有用诚心来对待学困生,那么,学困生就会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并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那么如何找到师生间心灵的平衡点?副校长林国旭在日常教学中采取《老师,我想对你说》写便条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并取的很好的效果。他帮扶的对象是一名女同学,该同学七年级时学业成绩良好,但到了八年级学习成绩开始滑坡,为此家长责备,而她也逐渐消沉,变成“问题学生”。她在写给林老师《老师,我想对您说》一文里流露出自己陷入消沉而无助的痛苦矛盾情绪。林老师便以此为切入点。多次骑车到她家与其父母沟通,深入班级与该同班同学交流,并嘱咐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格外关照。此外,林老师还经常找她谈心,放弃休息时间给她辅导等,这位女同学终于被林老师一片诚心所打动,迎头赶上,本学期又成了班上的领头羊。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这叫‘因材施教’”。学校办公室主任陈庆聪帮扶的学生擅长电脑,爱聊QQ,于是陈老师经常上网与他聊天,给他留言,引导他要重视文化学习,有时特意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制作课件,满足他的成就感;同时还根据他热爱体育运动的特点,让他参加校乒乓球兴趣小组,有时还和他玩上几把。渐渐的该同学开始转变了,去年中考,还上了一级达标校…… 东湖中学爱心帮扶的交响曲正激情上演着,二十名行政人员正用爱心谱曲,恒心弹奏,真心演唱,弹奏出一曲和谐、奋进的校园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