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牡丹堃”的艺术人生
【发布日期:2012-11-27】 【来源:】 【阅读:次】【作者:】
牡丹因国色天香而被人喻为国花,在南方要看牡丹花是比较难的,可在仙游有个叫“牡丹堃”的,他不但能创作一百多种姿态万千、生动传神的“牡丹花”,让仙游人民一饱眼福,而且其“牡丹”作品还在北京、深圳等地参展,引起书画界广泛关注,更难能可贵是许多人慕名向他求艺时,他均是免费进行爱心指导,他因而也成为一位“桃李满天下”艺术家。
专辑不可以随便出
这位被书画界称为“牡丹堃”的艺术家名叫杨清堃,1957年出生,仙游龙华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国画研究员、仰恩大学艺术研究室主任、美术教授。见到杨清堃时,杨教授对人和蔼可亲,学者风范,稀疏的头发,两靥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像尊弥勒佛可爱。 杨清堃对艺术的追求,可谓是蜜峰采蜜集百家之长。对于艺术和艺术家,杨清堃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必定是百年后由后人来定论的,让自己传世的作品来说话。而不是这个年代通过炒作而让人们所记住。无论这个画家在当今有如何大的名气,如果没有好的作品传世,必定被后世所遗弃。所以艺术家一定要努力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辛辛苦苦地去争取。” 所以从事书画创作40多年,还有4年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杨清堃至今还不肯出个人画集。在杨清堃看来,出专辑是很慎重的事情。“应该把自己真正满意的精品收录到专辑中,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对目前的作品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不想让自己将来为不满意的作品收录在专辑中而后悔。”抱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杨清 如是说。但不出书画专辑的杨清堃,在书画界中依然名声在外,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最是师恩难忘
作为仰恩大学美术教授,杨清堃现在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其教过的大学毕业生达一、两万人,研究生也有两三千人,其许多学生现在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杨清堃交谈中不难看出,他对恩师们怀着感恩之情。杨清堃说,自己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恩师的知遇之感。原来1957年出生的他,1966年开始上学的时正好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后一年。1976年高中毕业,正好文革结束。十年动乱的日子正好是杨清堃读书的时候,所以杨清堃工作时还是高中文凭。“说实在,文化水平确实很差劲。”杨清 堃坦诚的说。但杨清堃也是幸运的,到了上大学那年,因为家里贫下中农的成分,正好赶上了最后一年工农兵上大学的政策,到浙江美专(现为浙江美院)学习。在浙江美专,杨清堃得遇了现代书画界知名的莆田三画家之一的黄羲。“我跟老师学艺的时候他已经60多岁了,我才20出头。我一直把他当成大师而不太敢亲近。但黄羲老师却很和蔼,有次还打趣地跟我说‘小杨,你看你还单身,我画张美人给你当老婆吧。’他真的给我画了一张《麻姑献寿图》!后来我结婚的时候,这张画还真的帮了我大忙。”至今回忆起恩师黄羲,杨清堃包含着浓厚的感激之情。 让杨清堃感到幸运的是,1989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时任仙游县文化局局长朱望岚的介绍,杨清堃又有幸得识并且拜张清岩为师。而张清岩老师,正是莆田三大画家中李耕大师的弟子。“从此与恩师来往自如,得益非浅。”对于张清岩老师的教诲,杨清堃说。今年3月10日,九十多的张清岩老师仙去时,令杨清堃唏嘘不已。含着悲痛的心情,杨清堃在12日写下了《难忘恩师情》一文,追念与张清岩老师交往的往事,哀悼恩师张清岩老师。
“牡丹堃”名扬京城
正是在这些名师的指导下,杨清堃陶醉于丹青笔墨的同时,也收获着他人生中的众多成功。在杨清堃的荣誉中,书画界所送的“牡丹堃”无疑是其中最为宝贵的一个。 1995年,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而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全国书画摄影艺术专题展时,杨清堃特意画了一副牡丹与竹子结合的《富无到顶,虚心进步》参加了展览。让杨清堃感到喜悦的是,不仅这幅作品荣获了该次展览的一等奖,还留下了一段佳话。杨清堃清晰的记得,展出当晚半夜11点多突然接到了展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向杨清 说:“恭喜你,今天邓小平同志称赞过你的画”。对方说:“邓老问大家为什么你画的题字‘富无到顶’富字头上没有一点?当时我们在场的人都没有人能回答。邓老却很感慨地跟大家解释说‘富这个点点到了人们的心上去了,富永远是不够的,是不会到顶的。改革开放后老百姓富裕,但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还要像顶天立地的竹子一样,虚心进步!’”杨清堃说,邓老的解释正是他当时题字的用意。展览结束后,杨清堃的这张获奖的作品随即就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了。也因这段佳话,杨清堃在书画界得到了一个雅号——牡丹堃。
“千里马”遇伯乐 艺术才华塑造人
杨清堃的画不仅赢得了雅号,还让他遇到了艺术人生中的重要知己,那就是已故的仰恩大学创办人吴庆星先生。 早在1987年,在仙游驻京的同乡帮助下,杨清堃人生的第一个画展在北京展出。展出结束后,杨清堃将全部作品都赠送给了老乡,以示感谢。但也就是这个举动,成为了他步入仰恩大学的机缘。杨清堃当时赠人的一张牡丹作品,几经流转被仰恩大学创办人吴庆星先生所收藏。吴先生得到画作后甚是喜欢,于是既派人找到了时在深圳发展的杨清堃,多次往深圳力邀杨清堃到仰恩大学任教。最终,感于吴庆星先生的诚意,他放弃了在深圳已经小有成就的书画事业,来到仰恩大学创办仰恩大学艺术研究室教书育人,这一教已是十多年。 在吴庆星先生巨大的厚爱与支持下,杨清堃的画作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杨清堃心里一直铭记着吴庆星先生的知遇之恩。他积极担任起大学美术教学任务,成了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导师。针对当前一些商人炒作个别艺术家的作品现象,让杨清堃疼感惋惜。杨清堃认为,企业家对艺术品的收藏,应该是双方对艺术的共鸣,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搞一些虚浮的炒作。“现在假画或者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的画很多,如果要收藏到好的作品,企业家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对于这些现象,杨清堃如是开出良方。 对艺术的追求,杨清堃处处彰显着用心,例如他的笔名“三山青”。当记者有何含义时,杨清堃说:“这个笔名首先我是希望爱好艺术的你、我、他,共同勉励,实现对艺术的梦想。另外我也希望的我艺术作品可以涉猎更加广泛,山水、人物、花鸟三者都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杨清堃的创作,思维已不被约束的同时,画作材料也不被约束,喜欢直接用纸、麻布或是其它的材料沾墨水在纸上画。 杨清堃说,今年十八大胜利召开,让全世界人看到中国发展更加繁荣昌盛,牡丹是富贵繁荣的象征,而他最擅长写牡丹,他决定今年出一本书画专辑,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同时也让莆仙人民多一本艺术书籍,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贡献。 晚报记者 李金春
|
荔城区北高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感悟奋斗精神 探寻文化根脉
我市创新电力服务模式 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荔城区西天尾镇:以“演”促防 以“练”备战
我市“五一”人气满满 假期玩法上新 文化旅游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