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南日镇港南村陈棒古因病住进市医院,住院期间,始终陪护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妹妹陈妹娥。妹娥又是给棒古倒水、喂饭,又是搀扶他上卫生间……照顾得好周到。 棒古动情地对同病房的病友说,这些年,多亏了妹妹的悉心照顾,不然,他真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过? 已过不惑之年的陈棒古早年丧妻。妻子走时给他撇下4个孩子,最小的才2岁。尽管棒古身体很棒,古铜色的皮肤折射出几多坚毅,但也扛不住青年丧偶的巨大打击。作为一名打石师傅,他要起早贪黑地在石场上抡锤挥汗,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照管孩子,即便把几个孩子全塞给父母,但毕竟父母年迈体弱,力不从心。就在棒古为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而长嘘短叹之际,妹娥向他伸来了援手。 当年,妹娥的丈夫在晋江当小工头,妹娥跟丈夫在那边当饮事员,为了帮哥哥解除后顾之忧,妹娥跟丈夫商量好后,便回家把最小的两个侄子接到晋江照顾,接走侄子等于接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种道不尽的辛苦。为了让两个年幼的小侄子感受母爱的温暖,她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花在两个小侄子身上:白天,她要管孩子的吃喝拉撒;晚上要陪孩子睡觉。尤其是冬天,孩子踢被子,她很少睡过一个安稳觉。要是碰上孩子感冒发烧什么的,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三更半夜,她总会在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附近卫生院就诊。有一次,老四一连发烧、感冒几天,她既要给孩子抓药、喂药,又要哄老三睡觉……几天下来,整个人瘦了一圈。 到了孩子上学的时候,她先后把他们送进学校,除了替他们交费,还要给孩子辅导功课。6年后,她随丈夫回老家,两个孩子也一块回家。回家后,她依然一如既往给哥哥一家以关心帮助。隔三差五从三墩村回娘家看望几个侄子,每次总会带上一些好吃的东西给侄子们吃。哥哥家经济上遇到困难,她总是义不容辞给予接济。 如今,四个侄子,老大老二已长大成人,并且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两个小的还在上学,棒古这个破碎的家已走出困境,走向新生。熟悉的人都说,棒古家能有今天,他的妹妹妹娥功不可没。面对众人的夸奖,妹娥却坦言:“作为妹妹,我不帮谁帮?我只是做了点自己应该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