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社会
仙游:爱心救助遭遇尴尬
流浪人员竟拒绝救助?有关人士:“职业乞丐”影响城市文明,应加强管理
【发布日期:2013-02-06】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晚报讯(记者 李金春) 入冬以来,为切实做好街头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确保其安全过冬,仙游县民政局、仙游救助管理站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民政救助工作人员昼夜巡逻,对流浪街头生活无着人员开展爱心救助,取得明显的效果。那么春节将临,仙游街头是否还有流浪人员?昨日记者与仙游救助站工作人员一起上街巡逻查看,却发现爱心救助也遭遇尴尬。
    昨日,记者随跟仙游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八二五大街巡查时,只见一对年老夫妻跪在人行道上,向行人行乞。救助站工作人员上前表明身份,并向二位行乞人员表示,愿意给予爱心救助,只要肯回家,救助站愿意替其买返乡车票和生活救助,但想不到这对夫妻,妻子不理救助站工作人员,躺在地上装睡觉,而丈夫却表示,他们不需要救助。当工作人员热心向夫妻俩表示,街头行乞影响市容市貌,盼望两位老人不要行乞,生活有困难救助站将给予爱心帮助时,行乞的老汉竟十分凶恶地说:“我在此乞讨关你们怎么事,你们快给我滚开”。尽管救助站工作人员一直表示将给予帮助,但屡屡遭到行乞老人的拒绝。尽管行乞人员态度恶劣,但救助站劝导无效后,还是给两位行乞老人流下过冬的衣物,并留下联系电话说有困难时可找救助站。
    在八二五肯德基地段,记者看到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子。该女子跪在人行道上,面前铺着一张救助信,信中内容反映其父病亡、母生病,因误乘错车流落仙游,需要480元回家路费,旁边还放着贵州某中学的学生证。救助站工作人员以为这学生有困难,就上前表明身份,并表示救助站愿望给这位女学生提供帮助,想不到该女学生模样的人一听说是救助站工作人员,二话没说收好救助信,背起小背包一言不发转身就离开。记者拿出相机拍照时,该女子恶狠狠地瞪了记者一眼,穿过公路马上消失在人群视线中。
    记者与工作人员在仙游胜利路,看到两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可以到救助站接受帮助,但结果两个人都不愿意去救助站,也不愿表明身份。
    那么这些行乞人员为什么他们宁愿在街头流浪乞讨,不愿意去有吃有住的救助站呢?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已经成为“职业乞丐”,人们的施舍,成就了他们不菲的收入。所以他们不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仙游救助站余德强告诉记者,根据救助原则,救助站对救助人员开展无偿救助,前提是救助人员愿意接受救助,并如实提供身份信息,如果不愿意接受救助,或提供身份有假,救助站就不能提供救助,也无权采取强制救助措施。
    入冬以来,为了让流浪乞讨得到救助,仙游救助管理站购置了棉服、棉被、方便食品、矿泉水等物品,并敞开大门,欢迎流浪乞讨人员前来寻求帮助,并预备好足够的衣物伙食,保证受助者吃饱穿暖。加大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救助力度,加大巡查和主动救助的深度、细度,本着“自愿求助”的原则,一旦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街头露宿,最大限度规劝、引导、护送其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对愿意接受救助的人员给他们发放必要的御寒物品,确保困难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对流浪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按照“先救治、后救助” 的原则及时送定点医院救治。
    但对这些不愿接受救助站救助的“职业乞丐”行乞人员,救助工作人员表示,这种乞讨行为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请市民们不要直接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金钱,避免爱心被不法分子利用,应当让爱心真正温暖那些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让那些职业乞丐不该得到社会爱心和施舍。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杜绝流浪人员街头行乞影响城市文明。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