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区笏石镇的施金玉,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九旬老母亲,无怨无悔,赢得了邻里的交口称赞,3600多个平凡而艰辛的日日夜夜,她用大爱至孝演绎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诠释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施金玉是个坚强的女性,年少时,因父母亲忙着生计,她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生活料理的重担,悉心照顾妹妹、弟弟的饮食起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嫁给一位军人,后来,被安置到昆明军工企业工作。婚后生下一男一女,日子过得甜蜜安稳。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她的母亲施梅姐退休回家。为了便于照顾老人,她特意将老人接到了昆明,不久因高原气候不适,老母亲要求回老家莆田安度晚年。无奈,她只好放弃已经习惯了的生活环境和企业的优越待遇,毅然回家乡陪伴老母亲。母亲年纪大了,又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加上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为了照顾好母亲,她想方设法改善老人的生活,尽量做些清淡无油腻的饭菜。老人牙不好,她就粗粮细做,为老人做面条、水饺等。此外,还隔三差五买些优质水果给老人吃。家里要是有残菜剩饭,她决不让母亲吃,她说:“剩饭剩菜我们可以自己吃,但不能让老人吃,我们不能在养老上算小账、算细账!”为此,邻居们都羡慕地说:“你看人家梅姐老人好福气呀!晚辈对她照顾那么周到,多亏有个好女儿。” 2010年,已90高龄的陈梅姐不小心摔倒了,为了学会护理,她特意跑到卫生院请教医生,学习基本的康复护理技能。由于老人年纪大,体质差,加上又摔得不轻,因此,常常被病痛折腾得苦不堪言,看到老母亲被病痛折磨成这个样子,金玉看成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一边耐心开导母亲,一边用心照顾,坚持每天为她洗脸、梳头、喂饭、按摩……为了便于照顾,她还索性在老人家的房间陪寝。每个晚上要起来三、四次给母亲接尿。几年来,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过度的劳累使她患上了胃病,有人提议让妹妹、弟弟家轮流照顾母亲,可她却说,照顾母亲不分彼此,再说自己已经习惯了,换人了恐怕不合适,就这样硬是把母亲给留下来。 在施金玉的影响下,她的子女也都很孝顺,经常帮金玉照顾奶奶,还经常买点补品回来孝敬老人家,“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在这个普通的家庭得以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