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周文华考上了莆田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口育才小学,开始了他的教学人生。学校的教师高兴地说:“第二位师范生来了,学校的高年级有专业化的老师担任了。”所有老师都投来了欢迎的目光,他的心里是乐滋滋的。 当学校安排他教语文学科时,他却皱起眉头,因为他喜欢数学,语文基础化比较差且对语文没有兴趣,怕胜任不了。经了解,学校确实缺语文老师,没办法,他只能服从学校安排。通过四年的语文教学,他边教边学,边请教,边钻研,他的语文素养提高了不少。之后,他还参加了福师大主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省高校自考,并取得了大专文凭,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也很突出。为此上级组织任命他为学校的教导主任。学校根据教学需要,他被安排教数学了。这一次他如愿以偿地接受了。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1983年12月6日,当周文华从家里骑自行车去学校上课时,不幸被违章超车的大货车撞倒,当即不省人事。路过的好心人把他送到平民医院,经过医护人员及时抢救,昏迷了54小时的周文华终于醒过来,在医院住了3个月,命是捡回来了,可左耳朵失去了听觉。当时,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纷纷往医院看望。躲在病床上的周文华,看到他们期盼的目光,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一年,他正好教毕业班语文,住院期间,虽然学校安排别的老师代课,但总觉得不妥。为了不误人子弟,他便找医生商量,提前办理出院手续……那天,当他走进教室时,学生们都高兴地站起来鼓掌欢迎,这情景令他终生难忘! 为了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他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抱病给学生补缺补漏。孩子们看到老师这么拼命,就更加发奋攻读。那年,他所教的班级,初考成绩名列前茅。 作为教师,深谙教育好一个孩子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周老师,始终把关爱的目光投向班上的差生。学生陈某某,是家里三代单传的独根苗,家人的溺爱使他变成家里的“小皇帝”、班上的“小霸王”。为了做好小陈的转变工作,周老师除了经常找他谈心,与他交朋友,和他一起做一些数学小游戏外,还让班上其他同学一起来关心、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某某同学终于变了,变得懂事了,好学了,初考时,他还被重点中学录取。为此,他的父母特地到学校向周老师道谢! 这个案例,让周文华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要靠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密切配合。在他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全市第一批“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以教学班为单位,班主任负责召集家长,每月开展一次活动。活动期间,主要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围绕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为主题,让家长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学校还举办了几场大型的家教“讲座”,邀请了林志熹、叶宏新等家教专家亲临学校讲座。周文华也在一次会上作了题为《家长的行为与孩子的成长》的讲座。家长学校有声有色的活动,在广大家长中产生强烈反响,为此,学校也被评为市“家教先进单位”、“市文明学校”、“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并在省、市“家长学校”经验交流会上代表学校作专题介绍。 教师教学的重点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周文华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因材施教;既要重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逐步形成一套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目标的“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通过预设练习,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听过他公开课的老师都说:“周老师的课让人耳目一新。他像变魔术似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自主、快乐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由于他教法独特,因此硕果累累,先后为重点中学输送了一百多名优秀学生。取消初考后,又为省达标校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他被评为原莆田县“十佳学科带头人”;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骨干培训研修;2002年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 作为教学骨干,他始终坚持教中学、学中教的理念,认真汲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髓,在教学探求的过程中,他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经验,先后撰写的10多篇有关教学的文章发表在CN报刊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一题多解训练思维》,发表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动手·交流·创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等十多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论文评选中获奖;他主持并参与的课题《“合作——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如何让小学生会提出问题的研究》等的研究均已结题。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周老师不忘指导青年教师。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他们有的已成为区一级教研人员,有的已成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这些年由他带出的“小中高”就有10多位(其中有一位特教教师)。此外,他还先后为校长岗位培训班、提高班讲座10多场,同时也为区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职称评审培训讲课10多场。 1993年,周文华被任命为江口育才小学校长,作为校长,他能率先垂范,投身教学第一线,连续教了十届毕业班,为上级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在管理过程中,他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及安全常规管理,与全体教师一道爱岗敬业,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他还注重做好华侨工作,华侨陈先生一家先后为学校捐款约300万元,为学校软硬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02年,周文华担任江口中心小学副校长,期间,他积极配合校长借“校安工程”的东风,做好学校迁建的各项工作,使旧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