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北京暴雨救人被传获捐数十万
亲朋频频借钱
【发布日期:2012-10-23】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在简陋的出租房中,老赵夫妻还留着一件印着“7·21抢险英雄团队”的T恤)
老赵,很烦。 距离让他一夜之间成为“英雄”的“7·21”暴雨已过去整三个月时间,在很多人眼里,光环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看法是,“这小子发大财了。” 被看做以救人的经历换取了大笔的物质财富,老赵百口莫辩,他的感受只有两个字:膈应。
烦恼 暴雨后返乡被人认为获捐几十万
8月份,赵路坡带着妻子回了一趟安徽老家。此时在网上,对这个在房山北车营打工的安徽人,仍然是褒扬声一片。“7·21”暴雨中,他救出了邻居两家人,却因为不是北京户口,最初没能领到救济品。 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落,老赵也不知道所谓“衣锦还乡”的含义。但他至少感觉,有些“光荣”。 确实,到家没几天,省里的领导便来慰问,还有家乡媒体的采访。但另一种声音也在出现,“听说了么,这小子因为救人,得了一大笔捐款。” 所谓“一大笔”捐款,最少的说法是10万,最多的说有50万。还有传言,北车营当地政府奖给老赵一栋小楼。 从最初的一笑置之,到一句“真的不是这样”的解释,赵路坡实在不善言辞。各种传言继续蔓延着,直到有一天,远在南方打工的妹妹都打来电话:“哥,你是真的发财了么?” “我是真的没钱。”怎奈,在乡里眼中,赵路坡已经“发财了”。亲朋前来借钱,跑保险的朋友也向他兜售最高价位的套餐。只在老家待了一周时间,赵路坡就带着妻儿返回了北车营。 即使回来,也仍不得安宁。附近住着很多安徽老乡,见面后仍是那句:“老赵,这回发了吧?” 有无奈、有戏谑,每到这时,妻子张文平总要回上一句:“没错,是发了,发大水了!”
现状 依旧租住小屋中暴雨后不好找活
再次造访老赵在北车营的租住地时,已是深秋,屋内陈设不多。为了过冬,老赵在屋外新砌了个灶台,通到屋里,也能当火炉使。 妻子张文平做着刺绣,老赵则呆坐在椅子上,已经十天了,他都没接到什么像样的活计。 20年前来到北车营村,老赵最初靠给石矿打炮眼谋生,之后矿场关闭,他便转接一些泥瓦匠的零活儿。不知道为什么,“7·21”之后,老赵的活儿少了很多。 在屋子一角,一件印着“7·21抢险英雄团队”的T恤团成一团,这是老赵家中为数不多还能看到那场暴雨痕迹的物件。 “这衣服我可不敢穿出去了。”有传言说,在网上,甚至有人假冒老赵的名号开设了捐款账号。但因无法上网,他自己没法印证。 “有人说我找救过的两家人要钱,这怎么可能?他们只是其中一家给过一箱方便面。”老赵说,家里至今也仅剩下一两袋志愿者送来的米面。 真的一分钱捐款没收到过吗?老赵的回答是否定的,“总共是30500元,主要是几个好心人捐的。” 但这钱老赵一分都没敢动,小儿子从小脚上有囊肿的怪病,他已经联系好积水潭医院,这钱准备用来做手术。 对于北车营的很多村民来说,受老赵帮助颇多。他那辆三轮摩托曾帮不少人家拉过东西。“找他帮忙从没二话,还不收钱。”如今再说起来,人们也依旧是这番评价。
未来 即使现状无法改变从没想过离开村子
记者:现在还会有志愿者过来看你吗? 老赵:基本没有了,8月份之后就比较少了。 记者:会不会觉得有些失落? 老赵:没有啊,少点人过来,我周围也能少些关注、议论。 记者:现在村里人会不会刻意照顾下你的生意? 老赵:现在不太多,毕竟发水后,各家各户都不容易。 记者:还是有很多人说你发大财了,你怎么想? 老赵:膈应。 记者:现在条件并不好,想过离开北京,或离开北车营,躲开这些非议吗? 老赵:没有,当初救人就没想图什么,谁知道后来出了这么多事。在这里生活20年了,一家人都适应了。特别是女儿,她学习好,又在这里出生,恐怕没法习惯老家的生活。 记者: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老赵:治好小儿子脚上的囊肿,要不孩子夏天都不敢穿凉鞋,怕被人笑话。 据《法制晚报》 |
- “书院新声”入人心 理论宣讲接地气
- 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开赛 同台竞技 “贴”出精彩
- 十年芳华 筑梦远航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