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一名副镇长辞职当律师
回望一年前的这个决定,赵光华说不后悔
【发布日期:2014-08-28】 【来源:】 【阅读:次】【作者:据《法治周末》】
赵光华很忙。法治周末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参加完一个案件的复庭。在约好的地点,一辆黑色别克轿车缓缓停下,车窗降下,坐在驾驶座上的是赵光华。 在离职半年之后,赵光华买下了这部30多万元的顶配君越。赵光华说,买车主要是考虑到商务和居家需求。如果自己还在镇上工作,“也许根本就不会买。”他哈哈一笑。 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还是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石宝镇副镇长的赵光华选择了辞职。在2011年竞选副镇长成功之前,2007年,他通过招考进入法院上班,做了几年法官。 在当时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辞职感言中,他这样解释为何辞职:“在我的价值观里,工作无非是谋生的手段,要么改善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水平,要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更好的是二者皆有。而我呢,两者都没有实现!” 如今回望一年前的这个决定,赵光华对记者说:“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不后悔。”
从吉利辞职后当律师
在离职整整一年之后,赵光华迎来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眼下,他正在学习如何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赵光华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这方面,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自己的影响相当大。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赵光华的履历变化比他自己当初预想的要更加丰富。比如,他离职后的第一站并不是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律所),而是汽车公司。 2013年8月,在李书福的邀请下,赵光华远行杭州,出任吉利集团新能源项目某分公司负责人,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 不过,离职时引发的关注以及就此产生的影响显然超出了赵光华的想象。由于在离职感言里公布了电话号码,并交代了辞职后做律师的打算,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法律求助电话便开始接连不断。 于是,在吉利工作了半年之后,赵光华决定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之前的“承诺”。 “我之前交代过辞职后要做律师,这就好像有一个许诺。也有些人打电话来找我(代理案件)、给我写信,我很多年没收到过信了。后来,我就跟李书福商量,能不能再辞职去做律师,去试一下。”赵光华解释说,“同样是创业出身的李书福也很支持我。” 回到泸州之后,赵光华的律师之路走得颇为顺利。和很多年轻律师不同,因“辞职”走红的赵光华并不缺少案源。赵光华也坦言,在目前正在办理的二三十个案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冲着自己的“名气”来的。 因此,从加盟别人的律所,到开设自己的律所并希望藉此着力培养大批年轻律师,赵光华只用了3个月。眼下,他每天思考更多的是律所未来的发展规划。 “其实一开始是没有宏伟蓝图的。”赵光华说,辞职之前也没想这么多,就想着靠本事挣点钱,但随着事情的进展和变化,他开始考虑得更加长远。 “我们现在是各种类型的案子全部都接,但我们以后有一块定位是面向农村市场。”赵光华解释说,现在农村面临着律师不愿意去的问题,提供法律服务的多是法律工作者。很多农民花了钱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而他们则要填补这个空缺。 “我想让我的年轻律师多跟农民打交道,多接地气。”赵光华说。
在律所推行“人性化管理”
不过,相对于需要逐步落实的规划,管理则是摆在眼前的课题。赵光华感到,很多自己以前在政府中无法施展的管理理念,如今都可以一一实现。 他特别推崇台湾学者余世维的管理哲学。早在2003年,还在大学读书的赵光华就通过网络接触到那些让他为之振奋的理念。刚到镇政府的时候,赵光华一度想把这些理念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但他发现很多东西根本用不上。 赵光华曾经尝试做一个关于管理的培训,却被领导斥为无用。“领导们认为的好干部就是应该和农民一起在田里。‘你看他晒得多黑’,在他们的观念里就是这样评价干部是否是优秀的。”赵光华说,“但其实他可能是跑出去喝酒了。” 这位昔日的副镇长还举了一个加班的例子——在余世维的观点里,员工加班要区别来看,究竟是领导安排的原因需要加班,还是白天偷懒,晚上加班来挣表现。 “在政府有些人就是这样干的。白天不干活,晚上干活来挣表现。而政府的领导很吃这一套,看到晚上加班反而很高兴,不加班的人则是不敬业。其实工作白天做完了,晚上还加什么班?”赵光华说,在他的律所里,这些做法都将是不被欢迎的。 他表示,在律所里,自己推行的一定是“人性化的管理”。比如,冰箱里要放上冰镇的饮料,员工们拿到驾照会获得奖金。此外,他还亲自出钱让员工报名司法考试。 员工刘晓芝(化名)特别认可赵光华的管理方式。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从没想到会碰上这样人性化的老板,感到特别幸运。 “这些和我的经历有关。”赵光华说,在办公室里摆放糖果,就是在吉利学的。而作为老板的自己每天第一个到,晚上最后走,则来源于他所了解的日企传统。 “欧美的企业是做得最好的。比如,你去了之后会给你一本内容详细的手册,包括你的职责、上司、客户都一一明确。不像在政府,只告诉你分管什么,至于怎么做全靠自己摸索。”赵光华说。 赵光华还特别提到,欧美企业对于责任分得非常明确。“有问题会给你分析,是你的问题,还是你上司的问题,还是别的部门的问题,是你的问题才会追究你的责任。”
告别“电话恐惧症”
事实上,这种体制内外的差别不仅体现在管理上,对于赵光华自己也是一样。 “我的一个公务员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现在像打了鸡血一样工作。我说很简单,如果你们公务员干活的赚一万,不干的只有一千,你自然就想做事了。”赵光华笑着说。 他回忆,从自己当上副镇长开始的两年间,用A4薄皮本子记的笔记就有二十公分厚。自己分管安全、交通、国土、城建、环保、工商、审计等多个领域,但这样的工作量,收入却并没有体现出按劳分配,(每月)只有3000多元。 而如今,赵光华的年收入保守估计可以达到以前做副镇长时的五六倍。“现在我们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案子多,收入就高。” 赵光华还坦言自己以前有“电话恐惧症”,听到来电就会感到恐慌,因为“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我2013年好不容易补了4天假去了一趟海南,可去了之后还是天天焦虑,始终担心领导打电话。”赵光华说,现在他反而喜欢接电话,“因为可能生意来了。” 而除此之外,不同的工作也给赵光华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成就感。 “其实我刚到单位的时候也是很热血的。”赵光华告诉记者,自己刚到单位几个月,就把村里的路网设计好了,但到目前也只批准了两条,而且还没修完,让他一点成就感也没有。而现在每一个案子都可以给自己带来成就感。 “以前在单位的时候,(更多地)是领导来评价,领导的认可直接决定了你的未来。现在则是社会上的人给你评价。在社会的大网中,有无数的节点和你联系着,评价的来源是很广泛的。”赵光华说。 最让赵光华高兴的是,如今可以更多地照顾家人。以前在镇上上班的时候,父亲在县城做公务员,母亲在石宝镇做小生意,妻子和孩子则在泸州。每天一日三餐吃在食堂、时不时被取消周末的赵光华,很难陪到家人。 “现在我一直陪在妻儿身边,父母那里只要当事人没什么事情,也随时可以回去。现在的事情都是自己掌控,都还不错。”赵光华说。
家人态度从反对到支持
如今,赵光华还会时不时地和他在政府工作时的同事们聚一聚。“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压力,因为我经历过这些,了解他们的压力。”赵光华说。 赵光华57岁的父亲赵钟对儿子目前的发展状况表示满意。而事实上,就在当初赵光华决定辞职时,同样在古蔺县国税局做公务员的赵钟一度持反对态度。 在赵钟看来,赵光华年纪轻轻就当上副镇长,作为年轻人已经很不错了,“组织上也对得起他”。同时,在政府工作,从面子上看也要好的多,“可以光宗耀祖”。 赵钟还对法治周末记者透露,这已经不是赵光华第一次提出辞职,原本在法院的时候赵光华就曾经提出过,当时自己并没有同意。 “后来我是这样说服我的父母的,我说我从体制出去肯定可以养活自己。”赵光华说。赵钟后来也理解了儿子的决定。 赵光华的妻子陈绪也表示,自己开始不理解也不支持丈夫辞职,但现在确实感觉生活不一样了。 “至少他没那么愁了。以前孩子刚出生时被误诊,他心急火燎地赶回来,结果第二天就被领导电话召回去。”陈绪说。 赵光华的成功转型也吸引了一些公务员朋友跟随。据赵光华透露,虽然还没有听说当地有人辞职,但已经有两三个政法系统的朋友明确表态准备辞职。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和赵光华联系交流的公务员已不仅限于泸州本地,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全国各地。 “但他们更多的都是在讲自己的苦衷。其实大家的苦衷都差不多,但是他们都说没有那样的勇气。我一个交警朋友说,我也想像你一样,我也有你这样的勇气,但是我除了处理事故,其他什么都不会做。做生意又没有本钱,我只能做公务员了。”赵光华补充道。赵光华也坦言,辞职并不是像在政府盖章这么简单。“辞职对于前途发展有没有好处,这是大家都需要思考的。” 不过,对于赵光华辞职一事,赵光华原来在石宝镇的同事似乎都有所顾忌,不愿多谈。 “当时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辞职。”曾经和赵光华共事的刘磊(化名)谈起当时听到赵光华辞职时的反应说,“他各方面能力挺强的,性格也挺外向的。” 而对于赵光华辞职产生的影响,法治周末记者曾于8月1日前往古蔺县委对此进行采访,古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冯科接待了法治周末记者,并许诺尽快给出书面回复。
|
- “书院新声”入人心 理论宣讲接地气
- 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开赛 同台竞技 “贴”出精彩
- 十年芳华 筑梦远航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