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特别报道
环卫工丢了工资 网友凑钱假装捡到归还
【发布日期:2017-01-17】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有人丢了辛苦钱,好心人凑钱假装捡到送还,这种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场景,在山东滨州无棣真实上演了,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浓浓暖意。近日,70岁的环卫工人程延新在回家路上丢失了自己辛苦工作三个月挣来的工资。在好心市民把这件事转发到朋友圈后,迅速引发了网友关注,有网友甚至自己凑好钱后,假装捡到了老人的工资,“送还”老人。


  丢钱信息发出后
  有人关心有人质疑


  “昨天下午,70岁环卫老人回家经过无棣县城棣新五路时丢失一信封,信封里是老人三个月的工资,信封上写着:程建新(实为程延新,记者注),3360元。老人无儿无女,全指着这钱过年了,希望有拾到的好心人归还,联系方式:18454395997,希望看到的朋友转发,捡到的朋友速度联系这个电话,千万别私存了,良心难安。”13日上午8点53分,微信昵称“用尽一生”的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这条信息后,被快速转发扩散,并迅速引发了多地网友的广泛关注。
  这其中,大部分网友都对环卫老人表达了自己的关心,有的甚至主动提出要为老人提供帮助。不过,也有少部分网友对事件的真实性存有怀疑,质疑称:“这是不是又是骗钱的?”
  为一探究竟,14日一大早,记者在无棣县城找到了正忙着包小笼包的“用尽一生”。她本名赵平,无棣县信阳镇人,30岁,慈眉善目,笑起来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幸福河自南向北穿无棣县城而过,她的包子铺就在河西一条拥挤的小路上。每天早晨,这条单行道就被堵得寸步难行,摆摊的、吃饭的、过路的,在汽车焦急的喇叭声中挤在一起。赵平的包子铺其实就是一座简易板房,旁边是卖馄饨的和修自行车的,由于为人热情,他们关系一直很不错,负责打扫这条街的70岁环卫工程延新,休息之余也喜欢来这里坐坐,喝点热水,洗洗手,聊聊天。
  “主要感觉他挣这些钱实在不容易。”由于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老人丢钱的消息,赵平也一下在这座小县城成了“名人”。不过,她好像对这突然的“走红”不太适应,她一个劲地说,“我也就是顺手帮他的事。”


  丢了的3360元钱
  是他一冬天全部收入


  赵平回忆说,13日上午,程延新老人又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己的包子铺想说说话,“脸上是很明显的不高兴,就像丢了魂一样。”赵平说,她和老程认识一年多了,对他再熟悉不过了,不等老程开口,赵平心里就感觉他遇到了什么事。
  原来,12日傍晚,老程刚领了3360元工资,揣在左口袋里准备回家,离环卫处也就2里路的路程,还没到家,老程一摸口袋,心里一凉,他发现自己的工钱丢了!心神不安的老程回家放下三轮车后立马又往外走,回去找钱。后来侄子又陪着他出来找了一圈,依然没有找到。平常老程月工资是1100元,这3360元钱正好是他忙活了一个冬天的全部收入。
  老程所在的村子正在改造回迁,就和弟弟一家租住在城中村一家民房内,房子干净整洁,收拾得整整齐齐,生活还算不错,“他这么大岁数了还出去上班,我们一家人还真是不放心,没按时回来,一家人也是很揪心。”老程的弟弟有些纠结,不过,他说,哥哥闲不住,也只好由他。


  全国各地都有人打电话
  还有英国打来的


  在赵平眼里,老程像个老小孩一样,朴实而又倔强,“有时候来店里吃包子,我不收他的钱,他扭脸就走,说再也不来了。”“说实话,我是真怕他想不开。”赵平说,自己只好一边安慰老程,一边尝试着将丢钱这件事发到了朋友圈,“行不行的试试吧,万一能找回来呢?”结果,朋友圈发出信息后,赵平就接到了一百多个电话,甘肃的、河北的、天津的、烟台的……由于电话太多,赵平有的接起来,有的没能接起来,“这里还有一个英国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赵平说,她也没意识到事情会扩散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广。
  “不少人问,不是环卫工丢了钱吗?怎么是个女人留的电话呢?”赵平说,当时面对如潮水般带着质疑的关心,她只能一遍遍向网友解释,“老人岁数大,表达不清,又没有手机,所以就留了我的电话。”
  14日,记者从给赵平打来的电话中回拨了一个北京号码,接通电话后,对方自称姓兰,这位兰先生说,当时自己是从微信朋友圈里得知这件事的,于是就打算打电话核实一下事情的真实性,“如果是真的,我的想法也是凑凑钱帮帮老人,不够的我补上。但对方一直在通话中,可能是很多人都在打电话表示关心吧。”兰先生说。


  网友放下钱就走
  “世上还是好人多”


  不过消息发出后不久,13日当天11点半左右,一个约30岁左右的小伙子开车找到了在赵平包子铺附近打扫卫生的老程,“你数数钱对不对?”小伙子递给老程一个黄色的信封,信封上写着“程建新3360”。赵平想拦住好心小伙子拍个照,结果小伙子不留姓名,上车就走了。
  老程数了数,钱数没错,但一看信封,意识到这不是自己的钱,“我的信封上是用圆珠笔写的名字和钱数,可这个是用黑粗笔写的。”赵平也意识到,自己也没见过老程丢失的信封,只知道信封上写有“程建新3360”,于是就发到了朋友圈,“或许是这个小伙子担心老人认出来这不是他的信封,于是就用笔写上了‘程建新3360’,但他并不知道原来是用圆珠笔写的。”赵平说。
  这名好心小伙子最终没能逃过网友的接力搜索,个人信息最终还是被挖了出来。小伙子姓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对于个人信息不愿再提,“当时我正在滨州开会,这个事也是滨州一个朋友告诉我的,想委托我把钱送给老人,这件事不算啥。”据介绍,最终刘先生出了1800元,刘先生的朋友出了另外一大部分,微信群里爱心网友也凑了一部分,凑够了3360元。据了解,此外,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匿名好心人送给老程600元。不过,虽然网友和媒体不断转发,朋友圈不断刷屏,但到目前为止,老程丢失的钱还是没找回来。

   对于老程的经历,采访时跟老程相熟的市民都说,“老程啊,你可真是遇上好人了!”老程自己也说,丢失的工资虽然没找回来,但好心人的这一善举让他感动不已。不善言语的老程一直说,“还是好人多!”

 

后续报道
       朋友圈接力三小时内上演滨州“暖心谎言”

       “无棣七旬环卫工丢钱,网友凑钱送还”一事,经报道后,在社会上持续引起强烈反响,一时成为大街小巷津津乐道的美谈。寻钱启事发出不到三个小时,3360元就送到了老人手上,这三个小时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15日,齐鲁晚报记者采访到了“暖心谎言”的第一发起人———滨州的雷女士姐妹俩,全面还原这个滨州“最温暖谎言”的诞生过程。


    在韩国看到消息
    马上联系亲友核实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记者15日在滨州市区联系上了“暖心谎言”的第一发起人———滨州的雷女士姐妹俩。面对此事引起的巨大轰动,姐妹俩仍然坚持最初的想法,称“能帮到老爷爷就行了”,并坚持要求匿名。
       姐姐说,13日那天自己正在韩国出差,大概10点多在朋友圈看到了环卫工丢钱的事,“当时心里很难受,特别想哭”,于是就将信息转发给了妹妹和自己其他的微信群想请大家帮助核实一下事情的真实性,“在韩国打电话不方便嘛,就想请国内的朋友问问是不是真事。”姐姐说,核实事情的真实性后,姐妹俩就商量出了“假装捡到老人的钱再给他送还”的主意。
       妹妹虽然就在无棣本地,但由于要在家里照顾自己的店面,一时也脱不开身,于是就想联系一个无棣的朋友帮忙,可当时这位朋友没来得及回复,妹妹便将这条信息也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很快,妹妹朋友圈里的一位刘姓先生主动找过来要帮忙,妹妹便将3360元转给了刘先生,并叮嘱他一定尽快将钱转交给老人,并强调千万不要留个人信息。为了让老人相信这就是自己丢的钱,细心的姐妹俩还特意交代,让刘先生找个信封,写上“程延新3360”,弄得和老人丢失的信封一样。后来,刘先生很快便派公司员工将钱送到了老人手里。


    得知姐妹俩义举
    不少人发来红包


       得知姐妹俩的义举之后,微信群里很多朋友向姐妹俩发红包。他们说,也想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关心,不想让她俩单独承担这笔费用。姐妹俩说,群内好友捐来的红包,虽然来不及送给老人,但心意都在这3360元里面,“多出来的红包正在慢慢退,或者征求大家意见,下次帮助别人时一并捐出去。”雷女士姐妹俩说,她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帮这个老人,好让他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过个好年。“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心意,只要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
       据网名为“用尽一生”的小笼包老板赵平介绍,当时她从微信朋友圈将老人丢钱的消息发出去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都打电话来关心这件事,有河北的、天津的、北京的、烟台的,不过多数还是滨州当地的手机号打来的。一直到15日,她仍然接到了不少关心这件事的网友的电话,有不少人甚至主动要求捐款。
       “我也是通过朋友圈看到的,我打电话是为了看看事情的真假。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以后,我在想这件事最主要的是不能让老人寒心。等有时间去滨州的时候,一定去看看这个老人,不说自己多富裕,但是能帮多少就帮多少。也不一定非得送钱,也可以是帮老人别的事情。”家住北京的任先生说。
“不能再要捐款了 感谢好心人”
       “到现在为止,钱还是没有人给送回来,但是今天很多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要给程叔叔捐款,有人问我要地址,还有的问我要程叔的账号,但是我都帮助程叔回绝了,一直到下午我的手机就没放下过,多数还是想捐款的,还有人加了我的微信给我发红包和转账,我都没敢点开。”赵平说道。
       对于14日来到程延新工作的地方扔下600块钱的一男一女,赵平对记者介绍说,程延新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现在还能干,我不能再要好心人的捐款了,这些钱已经足够我过个好年的了,感谢这么多好心人。”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