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特别报道
如果我在湄洲遇见你
【发布日期:2017-03-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文/图 欧碧仙】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无数人向往却常不可及的生活。在城市的车水马龙和人声鼎沸里,厌倦了柴米油盐、布衣蔬食的人们,不远百里千里,漂洋过海也要去看一看大海的宽广与深邃;在异乡打拼的海岛人家,听到来自大海深处的呼唤,拿着一张旧船票,登上了回家的末班船;早出晚归的老船长,在夜幕下摇晃着船桨,带来了大海的馈赠和“人鱼传说”……春天该多好,你若也在场。这一次,如果我在湄洲遇见你,我们去祖庙敬香、去沙滩逐浪。然后,我们去湄洲人家,过两日与世无争的海岛生活。
  

 

 

    我们的旅程会从文甲码头开始。码头上的海,起初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深邃、清澈,当船开始驶向湄洲岛,船体划过海面激起的白浪,像是一盒蓝色的颜料,沿路将海水渲染得越来越美。当船停靠在湄洲岛,你远眺是海天一色,眼前是一路繁花,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海边特有的咸腥味,清新的海风也吹来不一样的文化气息。
  湄洲岛不光是一个海岛,还是一个行政镇。这里的岛民民风纯朴,热情好客。从网上预订的民宿老板会早早地等候在码头,接过你的行李,笑意盈盈的一句“我们回家”,你便仿佛已经融入了湄洲人家,开始了你从未体验过却一直向往的海岛生活。老板会一边开着车,一边向你介绍着湄洲岛的民俗风情和风味美食,当然,还有那动听的妈祖故事。那会是一家通过租赁渔民家的房子进行个性化装修的靠近海岸的别墅洋房;或者是一间渔民通过改造自家房子,呈现原汁原味海岛风情的湄洲岛家庭旅馆。那个在每一个细枝末节处都被融入了妈祖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房间,有着阳光和大海的气息,那是湄洲岛独有的海岛风情。
 

 

 这些民宿离祖庙、妈祖文化园、后巷渔民海滩、渔家公园、妈祖文化影视园、黄金沙滩、鹅尾海蚀地质公园、鹅尾海滨浴场、莲池沙滩等等湄洲岛标志景点和风情地标都不会太远,车程最多保持在10分钟左右。它们离岛上的农贸市场也不会太远,同样是10分钟以内的车程即可抵达。于是,放下行李,你可以去朝圣、可以去观景、可以去看海、可以去逐浪,你还可以去岛上的农贸市场走一走,那里有湄洲人家的布衣蔬食、有海岛生活的微观缩影。你可以买一些渔民讨海归来的“战利品”,带回民宿的厨房,和老板一起煮几道湄洲岛特色的风味美食,比如鱼饭、比如妈祖面、比如白灼的各种海鲜。饭里会有诗与远方,汤里也会有家和留恋。
  当夜幕降临,你坐在民宿的观景阳台上,看见夜幕下的祖庙建筑群变幻成“海上布达拉宫”,星空与大海在远方交织出神秘,潮水比白天更加汹涌澎湃,海风吹着路边的棕榈树摇摆,也吹着天空的云层漂移……你一个人坐着发呆,惬意极了。
  

 

    如果民宿老板恰巧仍是个讨海人,你还可以和他一起准备出海。当太阳冲破夜幕,渔民推出渔船,海上漂泊的讨海人,与这片海紧紧地依傍在一起。然后你会明白,在你看来是美景的大海,在渔民的眼里,不过是一块讨生活的地方;而渔船,则像是相机对于摄影师、电脑对于写作者,只是谋生的工具。那一日也许风平浪静,讨海的渔民满载而归。夕阳下讨海人摇动船桨满载而归的剪影,会在海上定格成那天最日常却也最美的一帧画面。
  到湄洲人家,过海岛生活,那么,当一回“湄洲女”也未尝不可。“湄洲女”与惠安女、寻埔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她们的发髻和服饰是湄洲本土特色的重要元素和民俗符号。岛上年长的“湄洲女”日常也梳着“帆船髻”,那是岛上全世界唯一一座没有戴凤冠霞帔的妈祖像所梳的发型。“湄洲女”还喜欢在发间别一朵大红绢花或是岛上盛放的鸡蛋花,配以一身红衣红裤或者蓝衣布衫,她们行走着,就是一道风情。
  从前的日子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住在湄洲岛的时光也很慢,一天只够做一件事——独享宁静。湄洲岛的原生态,可以满足你对海岛生活的好奇,告诉你何为妈祖文化;可以给你一段独享宁静的时光,让你躲开人群,抛去繁芜,重拾内心的一份本真。在这里,没有回头四顾全是人的无奈,也没有故作姿态的商业文化。在这里,只有最真实的海岛、最真实的妈祖文化、最真实的海岛人,以及最真实的自己。
 

 

     你看过太阳跃出海平面,也看过夕阳落入大海;你住过湄洲人家,也体验过海岛生活;你逃离过日常繁芜,也必须回归到本来的生活。所以,随着文甲码头再一次出现在你的视线里,你知道,这一段与世无争的海岛生活,必须告一段落。但你会常常回味,因为这里有别致的海,有淳朴的人,有美丽的妈祖传说,以及亿万年的礁石。如果我在湄洲遇见你,我不会劝你留下。但海风和海浪会替我告诉你,最后从离岛的船上再看一眼对岸的湄洲岛吧,那里依然阳光普照、春暖花开;那里有你有我,还有我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平凡理想。
  你有一张旧船票,欢迎你随时登上回到湄洲岛的客船!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