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特别报道
两位抗战老兵的“芳华”
【发布日期:2018-01-31】 【来源:《扬子晚报》】 【阅读:次】【作者:】

  

(吴绍文70岁时期的照片、许良能年轻时候的照片、许良能、吴永成(中)和志愿者合影)

       一则寻人启事,经过众多志愿者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让人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重现80年前的一段关于“芳华”的故事……那时,两位故事主人公正年轻,在抗日救国的战线上贡献着自己的青春,结下深厚的战友情和微妙的情愫。可是,命运让他们天各一方。
  他再也没见过她,惟有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深情回忆。
  而她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时,已经是80年后,当年15岁的学生军“女娃娃”已经是耄耋老人。可惜的是,他已经在多年前去世。
  80年,几代人的光阴逝去,可今天讲述他们的故事时,依旧能真实而深刻地勾勒出那段烽火连三月的芳华岁月。
  [老兵遗愿]
  这么多年没有消息,你还好吗?
  多年来,贵州退休教师吴永成一直在找人,寻找一个名叫许天盈的抗战老兵。这个名字曾在父亲吴绍文的回忆录里出现,找到她,也是父亲去世前的嘱托。吴永成不太清楚两位老人之间有着何种羁绊,但这十几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在网上到处发帖,在寻找抗战老兵的群里广发消息。
  直到见到许天盈老人的那天,他才真正明白父亲临终时的遗憾。
  近日,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员、关爱老兵桂林志愿者的促成下,吴永成终于找到了父亲在抗战时期的女战友、抗战老兵许良能老人(当时名叫许天盈)。
  22日,59岁的吴永成专程赶到桂林,与96岁的许良能老人见面,两人素未谋面,彼此却有着难以言表的亲切感。坐在沙发上,吴永成读着父亲的回忆录,老人边听边回忆,往事就像一帧帧电影画面,镜头拉回到那段芳华岁月。
  许良能(许天盈)1923年出生在湖北襄阳。1937年,父亲被日军杀害时,她还在襄阳第五中学读书,年仅14岁的她瞒报年龄加入学生军,成为国民党22集团军45军127师政治部的一名政工队员,参加武汉外围要塞保卫战,随后到鄂北抗战前线阵地救护伤员。
  “我们从阵地上抬回来的伤兵,许多满脸是血,有的半边脸都是焦糊的,我们给他们清洗、擦血、消毒、包扎,有的伤员在转移的路上就牺牲了,他们把战士的肩章撕下来带回部队。”许良能老人拉着吴永成的手,说起战争中最残酷的场景。
  老人说,那时她不到15岁,一开始吓得一直哭,没有勇气继续呆在前线,是师长给了她鼓励:“小鬼莫怕,我们是为了抗日,什么都不怕。”
  [烽火情缘]
  同台演出,15岁的她遇到27岁的他

       1938年秋天,部队退守到河南南阳整补,许良能在河南淅川加入13军110师战地服务团。就是在这里,15岁的她遇到了27岁的吴绍文。
  “当年我的父亲虽在110师担任战地服务团团长,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吴永成说。
  吴绍文生于1911年,是共产党早期的地下党员,一直以抗日救亡为己任,一手创办了《青年文艺》杂志,吴绍文的胞兄吴绍周是国民党抗日名将。
  1938年,文艺青年吴绍文到吴绍周中将所辖部队110师担任战地服务团团长,从事抗战歌咏、抗战戏剧的组织编导工作。在这里,吴绍文与许良能相遇,高挑美丽的许良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作为男女主角共排演了3部话剧作品。“在一部话剧里,他演一个农村的小伙子,我演一个农村的女孩子,我们一起去参加抗日。”许良能回忆说。
  吴永成说,父亲在回忆录里说,许天盈当年因年纪最小,团里的人都称她为小鬼,也很照顾她。对于“小鬼”这个称呼,许良能老人有点害羞地说:“当时我也回他们,我不叫小鬼,我都这么大了。”
  [天各一方]
  苦寻无果后,各自组建家庭

       吴绍文和许良能平时常在一起排练,共同演出,成为亲密的战友,相互之间也渐生好感。但是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两人只能把儿女情长放在一边。1940年后,许良能离开110师去了老河口,加入第五战区政工队,退伍后就生活在桂林当老师。
  听完许良能的回忆,吴永成感慨万分,父亲在回忆录中说,1940年之后去找过她几次,但遗憾的是一直没见到。
  从此以后,便是天各一方,他们各自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吴绍文在抗战胜利后回到老家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解放后历任天柱县副县长、黔东南州政府副秘书长、州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直至退休,2002年病逝。临终前,他留话给吴永成,让他找到许天盈的下落。
  “战争结束后,父亲总感觉许阿姨会过得很艰苦,所以一直想找到她,帮助她,直到临终前他还惦记着这事。”吴永成说。
  十几年来,吴永成一直在寻找这位父亲曾经的战友,但茫茫人海中,仅凭一个名字、一段曾经的抗战经历,找人何其之难。
  但在他的坚持下,转机终于出现。
  [再结新缘]
  从此以后,你就是我的“许妈妈”
  胡洪崧是桂林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也是南京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员。自2009年起,他就开始寻找桂林健在的抗战老兵,并且每周都前往探望,因此对老兵的情况比较熟悉。
  “最开始是河南的一位志愿者发信息给我,说有一个人在找第13军110师健在的老兵,刚好我们这有两位。”胡洪崧告诉记者,他把老人的名字、部队番号以及简单的抗战经历发过去后,那个人特别高兴,激动地询问13军政工队老兵现在的情况。这个人便是吴永成。
  吴永成随即发了一份名单给胡洪崧,让志愿者帮忙问老人,还记不记得这些人。几天后,胡洪崧和卢兰志愿者一起来到许良能老人家中,“我把名字一个个念给老太太听。老太太听到一个叫许天盈的名字,就乐了,她说许天盈啊,以前我也叫许天盈。”
  得知消息后,远在武汉的吴永成立马给志愿者打了个视频电话。“我先问她是不是曾经叫许天盈,她说是的。那时,我才确定找了十几年的老兵找到了。”吴永成告诉记者,“当我把父亲照片发过去后,老人对我说,你什么时候来看我呀?我那一刻太激动了,说马上就安排行程!”
  1月22日,吴永成从武汉赶到桂林。“见了面,她就问我,你就是吴团长的儿子啊,拉着我的手。”
  交流之后吴永成才知道,许良能老人的丈夫已经离世。虽然两人未曾谋面,但一见面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吴先生喊许良能老人为“许妈妈”。老人开玩笑地说,“你父母亲都走了,没有牵挂负担了。你现在来找我这个妈妈,不是给自己找事做嘛。”
  吴永成说:“我愿意找这个妈回来养。”
  [尾声]
  据吴永成先生介绍,许良能老人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思维清晰。遗憾的是,记者打电话给她时,她的听力不好,已经很难在电话里交流了。
  两位老兵几十年未能见面,许良能老人改名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记者通过老人的孙子询问她为何要改名字,有点意外的是,老人说,她不喜欢以前的名字,也不想人知道她在哪里,不想有人来打听她。记者又问,是什么原因让她想“隐姓埋名”,她只是说,自己喜欢许良能这个名字。
  吴永成告诉记者,见面时,他也问过老人为什么要改名字。经过多番询问记者了解到,许天盈是在1943年改名为许良能的。
  老人改名的初衷里,或许隐含着一种矛盾心理,她既怀恋过去,又觉得很痛苦,改名可能想要释怀过去的一段时光吧。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