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线
工人受伤后与包工头签订赔偿协议,包工头打了赔偿金欠条,然而4万元赔偿金迟迟不兑现
律师:该协议应认定合法有效
【发布日期:2018-01-24】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周晓露】
日前,来自四川的胡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反映:其父亲在工地作业过程中受了伤,包工头就赔偿一事打了欠条,并承诺在今年年底还清。现在到了年底,虽经多次催讨,但包工头迟迟不予偿还。
  据胡先生介绍,其父亲老胡今年53岁。去年3月中旬来到霞林办一工地当泥水工。当时,他和包工头陈某约定其每天工资为240元。3月21日上午,老胡如往常一样在工地上作业。没想到因一脚踩空从铁架上摔下来,致使身体受伤。随后,老胡被送往医院救治,经拍片诊断其胁骨断裂几根,需要手术治疗。“在住院治疗44天后,我父亲才出院,其医疗费花了2.7万元,由陈某支付。”胡先生表示说,因老胡的伤势尚未完全康复,也无法返回工地上班。
  在老胡出院后,就赔偿一事,他与陈某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老胡受伤后产生的护理费、误工费等由包工头陈某承担。即他们双方签订了一次性了结的补偿协议,由陈某付给老胡4万元作为赔偿金。“包工头说他一时拿不出这笔赔偿金,给我父亲写张欠条暂欠着,并承诺将在今年年底还清。”胡先生说,对陈某的这种说法,他们父子表示同意。转眼到了年底,胡先生准备带老胡回老家进行二次手术。因为当时手术时,老胡的伤处上了钢板,需要二次手术把钢板取出来,“近些天,我多次向包工头催讨,但他以各种借口拖欠着赔偿金。我父亲没有经过工伤认定,难道我们双方签订的协议无效?”
  那么,劳动者发生工伤时,包工头与其自行签订的赔偿协议是否有效?就此,一郑姓律师表示,只要该协议中关于赔偿的条款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尤其是获赔方不能举证证明用人单位在签订协议时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的,该条款应认定有效。
  另据介绍,尽管《劳动法》及《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确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后承担工伤赔偿义务的原则,但该义务系工伤认定之后的法定义务,在工伤认定前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的方式订立的赔偿协议与法律规定并不相冲突,故该协议应认定合法有效。
  在采访过程中,包工头陈某表示:“因目前资金紧张才拖欠着老胡的赔偿金,近几些将会一次性付清这笔赔偿金。”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把实干责任担当写在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中 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 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昨开幕
  • 守初心 担使命 携起手 齐奋进 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昨开幕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