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法治
15名候选人先进事迹简介(二)
【发布日期:2011-10-14】 【来源:】 【阅读:次】【作者:】

苏金良:和风细雨化矛盾

 

    苏金良,男,57岁,现为莆田市公安局办公室信访科主任科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010年还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十佳信访民警”。
    从事公安工作二十多年来,苏金良无论在什么岗位,始终保持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他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尤其是在从事信访工作的六年多时间里,他用真诚与热情,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积怨和矛盾;用善良与真心,解决了无数来信来访者的忧患和困难。
    公安机关信访部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清水衙门,每天面对的是大量的带着怨气、怒气而来的信访群众,用一些民警的话说,信访岗位是“好人”不爱干,“赖人”干不了,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信访科工作。从警30多年的苏金良同志有能力、有资历,可对待岗位却从不挑三拣四,更不怕苦畏难。2002年9月,当局领导找到苏金良要调他到信访科时,苏金良同志欣然领命,迅速投入角色,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
    为了能够做到对市局接访的每件信访案件心中有数,他每天都翻看信访人的案卷,经常打电话向基层信访部门和办案单位了解案情。每次领导接访时,他都如数家珍,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他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他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他还经常深入到信访问题突出的县区,实地跟踪信访案件的办理过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受到基层民警的欢迎。他还经常下基层,深入到信访人家中答疑解惑,问寒问暖,促进停访息诉,取得信访人的理解和支持。
    苏金良十分清楚公安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公安,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上访者,苏金良同志总是是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亲和的态度和宽容的胸怀,对头脑不冷静、说气话、狂话,甚至粗话、脏话,或不讲道理、固执己见、纠缠不休的信访群众,他不失时机地进行劝阻、解释、疏导,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把道理讲准、讲明、讲清、讲透,切中要害,以理服人。于是,很多信访群众特别是信访老户都和他成了朋友,用莆田话亲切地称呼他为“阿苏”。
    苏金良身患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其妻子在秀屿老家照顾年老体弱的母亲,家中一切大事小事都要他来操心。但他仍经常加班加点,保持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工作作风,在同事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陈霞:北磨社区就是我的家

 

    陈霞,女,莆田市公安局龙桥派出所科员,城厢区龙桥街道北磨社区片警。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2010年2月被省厅评为“群众满意的社区(驻村)民警”。
    作为一名女警察,陈霞把她一半的青春奉献给社区,在城厢区龙桥街道北磨社区一干就是十四个春秋。十四年的社区工作让陈霞成了辖区的“活地图”。她以社区的建筑房屋为载体,按照房屋结构模式及分布情况,将社区的每一条街巷和形状,户主姓名及门牌号画在纸上制成图贴到自己的工作手册上,然后带上居民名册有计划地入户家访。十几年来的积累,北磨社区的一草一木,都在她脑子里变活了,哪家哪户的窗户朝哪边开她都非常清楚。
    陈霞是女民警,起初,居委会的个别领导、辖区的部分机关、单位领导,充满疑惑,对陈霞不信任,有的甚至不配合。后来,经过陈霞的努力,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后,她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支持。2003年9月,经过陈霞的协调努力,文献中学与北磨警务室建立了长效共建关系,由文献中学出资北磨警务室出人,建立了全市第一家校园警务室,专门于上、放学间负责校园周边安全,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的安全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辖区治安的防控,在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5月北磨警务室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电子监控室,至今整个北磨辖区共建电子探头18个,使辖区的重要复杂地段,尽在警务室治安巡防队员监控之下,在电子监控室投入使用的第二天晚上,北磨警务室治安巡防队员就利用监控定位抓获嫌疑人两名,协破盗窃、抢劫等刑事案件11起。四年来,北磨警务室治安巡防队通过电子监控系统抓获犯罪嫌疑人员9名,协破各类刑事案件63起。
    责任区民警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服务,服务的质量关系到维稳的基础,也直接到公安的形象。多年来,陈霞除了在派出所备勤和参加学习、会议外,基本上在片区转,遇到群众需要帮助的事,不论大小尽力而为。辖区林庆林的两个儿子由于没有出生证明,到年满18周岁时也没有上户口。林庆林听亲友说起陈警官是个热心人,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陈霞,打听有没有办法解决儿子的户口问题。陈霞了解情况后,在所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林庆林的两个儿子黄志明与黄志伟终于有了户口,他们高高兴兴地办了居民身份证,踏上打工之路。
    和社区群众打交道是件琐碎而平凡的事,当看到自己的工作换来了社区群众的张张笑脸时,陈霞同样也分享着这份快乐。她深爱着这“一亩三分地”,也愿意守护这一片安宁的“责任田”。

 

陈立文:剑胆琴心为民安

 

    陈立文,1976年出生,现任市公安边防支队山亭边防派出所所长。入伍以来,三次被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评为优秀警官,六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他是侦查破案的好手。今年4月底,陈立文巡查中听到一个小笑话:辖区一渔民向另一渔工开玩笑——不兑现承诺就把你沉到海里喂鱼。没曾想渔工竟然脸色突变,和渔民大打出手。陈立文从简单的“闲新闻”看出新门道:“在海上的渔工怎么会怕水成这样?其中定有隐情!”他带领民警深入摸排,查获该男子15年前伙同他人抢劫杀害了一对收海带的夫妇的犯罪事实,并将他抓捕归案。
    2005年8月,陈立文带队赴滇排查抓捕福建省悬赏通缉的“十大蛇头”之一的黄国恩。在云南山林中,陈立文发现一堆群众当中,有一人极像是黄国恩。他便用当地手机号给黄国恩发条信息,果然该男子掏出手机查看。考虑附近地形复杂,陈立文跟踪下山,暂缓抓捕。当晚6时,这群人在租住楼被控制,该男子拿出化名证件接受盘查。陈立文冷不防用莆田话喊了句“黄国恩”,男子下意识“啊”了一声后被抓获。
    他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大队所在的山亭镇各寺庵都有收养弃婴的现象,因缺少出生证或收养证,弃婴无法申报户口成了“黑户”,为他们的入学带来诸多不便。陈立文安排民警做了专门调查,整理原始材料100多份,一次性帮助32名弃婴落实户口。每次月休,陈立文都会抽时间带上妻子从城里赶到乡下,看望长期帮扶结对的5名困难儿童,送去新衣服、文具或生活用品,了解关心他们的成长情况。
    他是创新工作的开拓者。他打破现有传统模式,推行警务运行模式改革,在全市14个边防所中率先推行“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模式。经过两年的实际磨合运转和机制健全完善,警务效率实现了倍增,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达到95%。注重执法规范化建设,当年12月底,全省公安边防法制员工作现场会暨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莆田召开,作为建设示范单位,上百名部队领导观摩了山亭边防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三年来,派出所先后获评基层建设标兵单位、执法规范化先进集体、岗位技能练兵先进基层单位、全省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等数十项荣誉,他本人也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3次。

 

卓壮杰:独创社区警务工作法

 

    卓壮杰,年近五旬,莆田市公安局镇海派出所英龙社区民警。近年来,先后获得全省公安机关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优秀警务区民警、2009年度莆田市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公安机关“群众满意的社区(驻村)民警”、福建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社区警务工作往往出现“人走家底丢”的通病,即:社区民警自己整理的台账只有自己最清楚,遇到工作调动后,接替的社区民警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熟悉前任留下的材料,容易出现工作脱节的现象。在这一点上,卓壮杰苦苦思索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新思路,自创了一套行之有效、颇具特色的社区警务工作法,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了社区警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省警务区民警典型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2010年初,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民警的打击服务能力、年近五旬的卓壮杰决心用电脑软件创建社区警务信息电子平面图,并对接融入市局的PIGS平台,建立信息主导警务,便利群众的工作新模式。他主动放弃双休日,在居委会工作人员陪同下,走家窜户,走遍了片区的7个居民小区、16个居民小组、16条街道,收集到了最详细、最全面、最新的辖区住户家庭成员情况,房屋分布情况。同时,用相机从高角度拍照房屋结构和各出入口道路,绘制房屋、道路结构平面图。每天晚上回家后,他将当天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文档,并上传到PGIS平台,把人与户结合,户与楼结合,楼与小区结合,详细标明街、巷、小区、楼号、单元号、门牌号、户主姓名、家庭成员构成、联系电话、出租房屋、空房及各类人员信息,大大提高了社区警务工作效率。几个月的努力,他入户1889户,登记见面2386人,与300多个出租房屋户主及615位流动人口见了面。2010年底,卓壮杰所管辖的东山小区被确定为全市PGIS平台应用试点单位,2011年6月底,他已完成英龙社区100%的地理信息采集工作。2011年3月24日,卓壮杰通过PGIS平台和自建的影像地图准确定位在逃人员阮国某的租住地,派出所据此抓获该在逃人员。
    卓壮杰还开通了实名警务微博,每天都上微博更新警情通报、回复网友咨询,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信息等。现在他的微博发表内容1930多条,拥有粉丝达2100多人,在全市公安民警个人警务微博中发布的内容及拥有的粉丝都居第一。当前他与群众的联系方式不仅有手机、固话,还有网络上的QQ、电子邮箱、QQ空间、微博和博客等,他还将这些地址相互链接起来,发布最新的公安便民利民消息,搭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