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秀屿区东庄边防派出所的小型电影院里,十多名官兵正津津有味观看电影《战狼2》。令人新鲜的是,即有东庄边防派出所干事,也有莆田边防检查站秀屿执勤点检查员参加。如今,边防官兵在秀屿港区搭建“微型文化共同体”平台,联合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已形成常态。 莆田市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已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以往,驻扎秀屿港的不同警种“楚河汉界,泾渭分明”:边检执勤点建成一个多功能电子学习室,然而,毗邻的边防派出所停留在简单的投影授课上“我学我的”;两家基层科队,“凑”在秀屿港直径2公里的“两点一线”,为何却难以“融入”?关键在于双方都在说“方言 ”,谁都想唱主角,谁都不愿当‘陪练’。同时,东邻吃了西舍的米,谁来“埋单”?一方面宝贵的文化资源被浪费,另一方面小散远直单位文化活动组织难、资源少,年复一年上演“各自为战”。 文化活动都“融”不到一起,何谈重大勤务的联合协作?今年,驻莆边防部队广泛开展的全员谈心争当“兵情通”活动,如同一面镜子,将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的少许积弊暴露无遗。于是,两家单位达成文化“微共体”协作意向,跨越“警种鸿沟”,建立了日常文化资源互助、重大文化项目共商、每月活动预通报等机制,设立了文化联络员,借鉴分餐制的方法,定期组织开展“警营达人秀” 、“趣味运动会”、文化沙龙等活动;重大勤务中,联合组成的精干文化小分队活跃在执勤哨位,讲传统、鼓士气、励斗志;搭建“每周一讲、警营半月谈”等为载体的“硬件搭台、文娱唱戏”立体文化格局,形成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抓、品牌共塑的良好文化氛围。 文化“铸”起忠诚魂,使官兵在履行边防使命实践中激发出强大力量。文化“微共体”模式施行后,二家单位的7个警地文化基地(点)得到充分“消化”,利用率是以往的2倍多;试水“两小一大”文化模式、推行“文化评论员”制度、创建“大爱国门”微信公众号等,打造了属于官兵自己的“警营百家讲坛”。目前,随着文化活动的不断深入,驻秀屿港边防官兵创业干事的热情高涨,围绕重大安保任务,“组团”走进投资近300亿的中海油福建LNG公司,现场办公为企业出谋划策。据统计,两家单位已联合为驻地企业、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0余个。 “毋庸讳言,驻秀屿港边防部队文化协作平台初步搭建,尽管风光无限,但它还属于‘路上的风景’。”莆田边检站政委李铭欣然坦言,只要肯想办法,真抓实干,基层文化活动一定能主动占领官兵精神阵地,辐射带动部队全面工作整体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