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闲暇时段,你是盯着手机刷朋友圈,还是沉迷手游打排位,抑或背起行囊寻觅“诗和远方”?在莆田边防支队官兵的答案里,这些似乎多了些许成长中的浮躁,少了内心的沉淀从容。让书香润泽人生,在阅读思索中寻找一个更好的自我,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官兵的选择。 融出来的军民书屋赏心悦目——这是远离繁华闹市毗邻港区码头的“闽疆书香”(莆田)边防智慧书屋给人的第一观感。 作为福建边防总队“闽疆书香”文化固边工程的先行试点,这座书屋规划设计2层共148平方米,细分办公区、阅读区、馆藏区、漂流区、电子阅览区、影音区、沙龙区7大功能区,是目前全省边防部队建设面积最大、功能设置最规范的警民融合书屋。 融合的不止空间,还有宝贵的资金。斥资70万元精心打造,派出所没花一分钱,为何?用秀屿边防大队大队长魏伟的话说:“当地企业家一直有着回报桑梓、热心公益的好传统。当边防的建设需求与他们的公益期待一经交汇,警民融合文化自然同频合拍,建设经费迎刃而解。” 围绕“融”字做足聚合文章,是这座书屋的特色所在。管理员张书菁介绍说,馆藏8000余册图书的书屋同时也是颇具潮流范的网络书屋、电子书屋、Wi-Fi书屋和云端书屋。便捷检索、借阅功能以及极速网上冲浪,让阅读者很受用。 融入人脸识别、证件扫描、智能比对、自助扫码、物联传感等当下前沿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使得借阅实现了自助一体化。从会员注册,到借阅图书在手,前后用时不超过15秒。如果是书屋的会员,5秒钟即可完成。网络全覆盖、一键式阅读,也大大增强了阅读者与书屋的互动,使得阅读求知变得趣味无穷。 减下去的阅读代差位于平海湾畔的平海边防派出所,风急浪高石头多。官兵驻守在这样的偏远环境下,文化生活无异撑起了戍边固边的精神世界。在派出所的图书室,警官姜瑞捧起林清玄散文新作《平常心 观自在》读得很投入。这部新作上架时间为2017年7月,沿海乡村与城里图书馆图书上架几乎做到了同步。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闽疆书香”(莆田)边防智慧书屋作为建设试点是探索也是趋势,而分布沿海乡镇各地的图书室,只有坚持走精细实用的路线,才是其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结合福建边防总队推进的“闽疆书香”文化工程建设,这个支队以实体书屋为依托,以网络书屋、电子书屋为辅,加紧布建涵盖7个市(区)图书馆分馆、18个所队图书室、7个区域性警民共享边防智慧书屋、22个流动图书点等4个层级的系统化、标准化的公共图书服务机构。 这个支队政治委员傅福利表示,这算是文化上的“精准扶贫”,一方面满足偏远地区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到驻地外来农民工、中小学生以及党员群众的阅读需要,真正缩减城乡之间的图书资源、上架时间等方面的代差。 聚的同时也有散。在位于湄洲湾畔的山亭边防派出所文甲警务室图书点,标注“漂流区”橱柜摆放的书籍,外来游客和驻地学生只须简单登记即可完成置换或随身带走。教导员周开进介绍说,通过这样的“快乐分享”图书漂流,让所有的阅读者开卷有益,从而真正爱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