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心理效应”这个词,被用来解释我们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 私人空间效应 乘电梯时喜欢仰头看 实际上,乘电梯往上看的行为,与“私人空间效应”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私人空间,是指在我们身体周围一定的空间,一旦有人闯入,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米到1.5米。 对电梯来说,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里,人与人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这个狭窄的空间。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的心理表现。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同时也是为了缓解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的焦急心理。 巴纳姆效应 算命先生说的好像很准 路边遇见一个算命先生,他说了说你的大致性格和目前状况,居然八九不离十。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认为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特点的心理倾向,被称为“巴纳姆效应”。 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状态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 黑暗效应 光线偏暗的场所相亲更容易成功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相亲成功的几率相对较高。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在光线昏暗的场所,人们会觉得对方感官失效,自己便没了危险,不需要伪装;同时,自己的感官失效后,人就会变得脆弱而敏感,倾向于在黑暗中抓住同伴,从而获得安全感,这种吸附性非常强。所以,“黑暗效应”就产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