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富豪打造“阿凡达计划”
国内神经外科学者认为“不靠谱”
【发布日期:2013-07-21】 【来源:据《科技日报》】 【阅读:次】【作者:】
6月15日,在美国纽约的林肯中心,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艺术会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学术会议——“全球未来2045”。俄罗斯亿万富翁和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和他的“2045计划”是这次会议的绝对主角。 “2045计划”又被称为“阿凡达计划”,伊茨科夫作为计划发起人,耗费巨资雇佣了至少30名科学家,探讨如何让人类的大脑在脱离身体后仍然能够存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人类便可通过将大脑植入机器人的方式实现永生。 在这次涵盖了人类神经系统科学家、机器人研究者甚至机器人本身的科学会议上,伊茨科夫表示,按照他的计划,2045年将会出现一种人工智能控制的虚拟人,它虽然只是没有肉体的全息影像,但是具有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情感,而且比真实人体更加完美。
“四步走”实现“虚拟人”永生不死 “2045计划”分四个时期和步骤,第一阶段是2015年到2020年,科学家计划实现通过人脑遥控机器人。 目前,俄罗斯科学家们已经按照伊茨科夫的模样造出了一个机器人原型,但这个机器人原型的许多拟人功能仍处于“初级阶段”,它虽然具有基本人脸识别功能,会移动手臂,但还不会眨眼睛。 根据计划,到2020年至2025年,当一个人去世后,科学家可以将他的大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从而使他的生命可以在这个“生化机器人”身上继续“存活”下去。 据了解,要让移植到机器人身上的人脑保持存活和思考状态,科学家需要在机器人“化身”身上创造适合大脑生存的精确环境,包括向大脑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等。 当人脑可以移植到机器人身上后,科学家的下一步梦想,将是破解人脑之谜,炮制出和真人大脑功能完全相似的“人造大脑”,使其可以在主人生前就不断上传和储存主人的所有性格和记忆,当主人去世后,拥有人造大脑的机器人“化身”就可以继续存活下去,延续主人的生命。 伊茨科夫称,“人造大脑”研究小组将由至少21个顶尖的理论神经学家组成,科学家的首要目标就是先解开人脑的所有功能机制的奥秘,发明“人造大脑”的目标将有望在2035年前完成。 “2045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在2045年创造出一个全息影像版的“虚拟人”。因为只有这种虚拟人版“阿凡达”,才能让人类像《时间机器》中的“虚拟人”图书管理员沃克斯那样脱离人类肉身和形体的种种限制,真正拥有万年“不死之身”。 伊茨科夫说:“这个全息影像版的‘虚拟人’并不仅仅是高科技投影图像,它将装载人类的意识,全息影像拥有大量的优势,如果你拥有自己的全息版‘虚拟化身’,那么你甚至可以穿墙而过,或以光速移动。”据称,这个虚拟化身将拥有各种超人般的能力,可以承受各种外部极端条件,包括高温、高压、辐射、缺氧等。
“2045计划”第一阶段构想已近实现 日前,在纽约举行的学术会议上,日本机器人研究者、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的演示显示,他的机器人“双子星”已靠近伊茨科夫构想的第一阶段。 “双子星”的面容几乎是石黑浩的复制品,可以点头、活动嘴唇和眼睛,内置扬声器,发出石黑浩的声音。美联社记者描述,“双子星”除姿态僵硬、双手展开方式奇特外,与人几乎无分别。坐在会场10排以后的观众,可能会误认为它是真人。 石黑浩说,他可通过互联网使用“双子星”给学生上课,用摄像头看学生。他曾在距教室两小时车程外的一处实验室中授课。他向观众开玩笑说:“问题是,学院说,如果我用机器人授课,就不给我发工资。”
神经系统专家认为这一计划不切实际 在纽约曼哈顿林肯中心举行的“全球未来2045”会议上,神经系统科学专家指出伊茨科夫设立的时间表虽然雄心勃勃,但不切实际。这场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疑问,都是伊茨科夫在实现这一梦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我国脑外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对于人类来说确实是一项宏伟的计划,但他认为这一计划实现的可能性比较渺茫。 针对计划中提出的将人类大脑移植到机器人中,李安民表示,人类大脑在体外环境中维持意识并非难事。但人脑结构异常复杂,要将大脑移植至机器人体内,并保证功能得以实现,例如支配机器人肢体活动,需要建立庞大规模的人机连接,这基本没有可能。 此外,“2045计划”将在二十几年后,复制出“人造大脑”。对此,李安民也持保留态度。他认为,在未来20年内,科学技术将飞速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复制出人脑的可能性很小。但他强调,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把人脑的信息和功能分析一部分出来,通过计算机模拟,制造出低智能的机器人,这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虚拟人”“克隆人”同样面临伦理考验 分析人士称,这一计划与“克隆人”等议题一样,都面临着伦理上的考验,因为届时世界上人的形态将分为两种,一种是切实存在的人,还有一种便是以光影和意识存在的人。这样两种形态人的存在将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整个世界还有待讨论。另外,这种替身人终究还需要靠技术和能源来维持,是否真的能够实现“永生”也有待商榷。 |
2025年莆田工会夏令营开营 职工子女开启文化研学之旅
追梦中华福建行 华侨新生代莆田寻根
千年莆仙戏 唱响状元楼
千年水阁 古韵枫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