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过去后,早晨应该就会变得比之前亮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早上的天色依然在变暗,直到下一年年初以后,这种情况才逐渐改变。 天文学家斯蒂芬·赫尔利解释说:“事实上,一年当中只有4天是刚好24小时,而这4天都不在12月份。最短的是在9月初,只有大约23小时59分30秒,最长的则是在12月份,为24小时30秒左右。” 太阳日的长度之所以会不断变化,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倾斜角度为23.5度。其次,由于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它的公转速度会发生改变,当它接近太阳时速度会加快,远离时则减慢。 因此,太阳在一年当中的某些日子会存在滞后于时钟的现象,在另外一些日子则出现比时钟快的情况。 赫尔利说:“因此,由于12月份的太阳日的平均长度是24小时30秒,而我们的时钟和手表仍然按照精确的24小时来计算时间,这就导致每天都会比时钟滞后30秒。” 这种改变累积起来,就导致在白昼最短的一天到来之前的一两周,就出现了夜幕最早降临的日子,而早晨依然在变得越来越黑,直到一两周后,这种情形才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