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向阳红01”船11月18日电(记者王卓伦)大海看上去湛蓝澄澈,实际上藏着许多“看不见”的垃圾——微塑料。正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暨中国大洋46航次的“向阳红01”船,开展了中国在大西洋的首次微塑料调查作业。 据大西洋航段首席科学家李传顺介绍,微塑料是指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通常认为直径小于5毫米,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小塑料颗粒以及大块塑料垃圾降解产生的塑料碎片。微塑料由于是污染载体,又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 “别看微塑料体积小,肉眼不易观察到,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却很强。”李传顺说,受人类活动影响,近海环境中已存在大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不易溶解在水中,一旦微塑料和这些污染物相遇,就会聚集形成一个有机污染球体。并且,微塑料会随洋流漂浮到各地,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 目前在南大西洋,“向阳红01”船已完成100余次表层海水微塑料调查,并借助温盐深仪进行了7次全水深海水微塑料样品采集,为查明微塑料在这一海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运移路径提供了数据资料。 “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端,微塑料通过海洋中的食物链进入到海洋生物体内,因而最终威胁人类健康。”李倩说。 的确,微塑料虽小,威力却不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4年就已将微塑料污染列为十大紧迫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人们有关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健康意识的提高,微塑料已成为海洋科考的热点问题。 此次“向阳红01”船执行的环球科考航次,也填补了中国在南大西洋进行微塑料观测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