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家务 该不该say no
【发布日期:2015-10-18】 【来源:据《安利微刊》】 【阅读:次】【作者:】
都说“劳动产生爱”,所以做家务一直都是家庭成员的义务和责任,但新时代的粑粑麻麻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外加理财意识,创造了“有偿家务”这码子事。 有偿家务是好还是坏?有偿家务如何“有偿”更合理?值得每一位粑粑麻麻思考。
有偿家务?Yes! 苏珊家女儿8岁了,从上幼儿园开始,苏珊就实施有偿家务的政策:自己穿衣、刷牙、洗脸可得3元;自己洗手绢、内裤可得5元;洗碗可得1元;倒垃圾可得2元;帮爸爸妈妈捶背可得3元……女儿干得不亦乐乎,攒下不少零花钱,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苏珊非常推崇有偿家务,她的理由有4个: 1 、让孩子做家务更有动力,从而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 2 、教会孩子基本生存准则,即:金钱来之不易,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单一物品,而是与劳动付出有关。 3 、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通过做家务挣钱给孩子制造学习管理金钱的机会。父母可以借机教孩子如何理财,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用钱生钱”,培养商业意识。 4 、金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孩子步入社会后也会接触金钱激励,不如早点明白“有偿服务”是怎么回事。
有偿家务?No! 安娜家儿子5岁了,从小不点会走路开始,安娜就让儿子帮着干家务,最开始是帮忙递个杯子摆个碗,然后是扫地,接下来是洗碗、收拾玩具、倒垃圾。儿子很乐意帮 安娜干活,还不到上小学的年纪,就已经能把自己的小天地打理得很好了。闺蜜跟安娜提起过“有偿家务”,安娜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的理由有也有4个: 1 、做家务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家庭意识,这与金钱没有关系。 2 、金钱会带给孩子动力,但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孩子内心的愿意。 内在动力远比外在动力能带给孩子喜悦和满足,原因是——如果孩子是因为自己的内在动力驱使而完成家务,那孩子在心理上能得到这样3种感受: 竞争力:因自己对如何完成家务以及何时完成家务有控制能力而体会自己的竞争力。 相关性: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产生关心他人、与人互动的强烈愿望。 自主性:主导自己的行动的自主性。 3 、无偿家务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与父母一样,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一样为家庭做贡献,从而产生自豪感。 4 、有偿家务可能会让孩子养成惟“钱”是从的习惯,父母让孩子做任何事都得给钱,这种理所当然的权利意识可能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有偿Or无偿,到底该怎么做? 再说说苏珊的女儿和安娜的儿子吧。 做“有偿家务”的苏珊的女儿最近对金钱的意识大幅提升,她不再安于妈妈定的价格,开始讨价还价了,比如洗碗起步价5元,扫地、拖地10元,那天苏珊做饭让女儿下楼买包盐,女儿还提出要跑路费。 而做“无偿家务”的安娜的儿子最近有点犯懒,因为他知道班上同学都帮父母干活能得到报酬,而自己一次都没有,心里有点不高兴,他试着跟妈妈谈过一次,遭到了严厉拒绝,对做家务的热情瞬间就降到了零度。 哎呀呀,有偿好像不对,无偿似乎也不妥。到底该怎么办呢?以下这几点,或许可以试试: 1、表明态度。你可以告诉孩子:“家是你和爸爸妈妈共同的,爱护它、美化它是我们一家人共同的义务和责任,这种责任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所以每天你要完成自己分内的家务,而份外的家务爸爸妈妈愿意付钱。” 2、规定孩子必须完成的无偿家务。你可以先把希望孩子做的家务列出来,然后根据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选择做2-3件。需要注意的是,时间不要太长,内容也不要太多,可以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出发。 3、罗列孩子可以选择,你也愿意付费的家务。这些家务可以略微超出孩子现阶段的能力,不一定每天都要做,可让孩子自行安排时间完成。一方面锻炼了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另一方面金钱能带给孩子激励。 4、鼓励孩子从小成为企业家。如果孩子真有动机想要赚钱,你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中或者社区寻找或创造机会做额外的家务来赚钱。 有偿也好,无偿也罢,中间的度都需要每个家庭根据自身情况来掌握。 |
荔林水乡 夜绽华光
毕业启航 共赴新程 湄职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荔城区北高镇 深入基层听民声 办好实事暖民心
古韵新声颂党恩 我市举行“迎七一”文化惠民专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