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活健康
小孩“耳朵”出问题警惕是“鼻子”惹的祸
【发布日期:2016-03-06】 【来源:凤凰健康】 【阅读:次】【作者:】
很多孩子的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孩子因耳朵疼痛或听力下降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开出的药方中常常会有治疗鼻子的药物,甚至有时只有鼻部药物。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个管道相通,我们称之为“咽鼓管”,这是耳朵与外界交通的唯一通道,通过这个管道的不断开放和关闭,耳朵才能保证内部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我们才不会感觉到耳朵闷堵不适。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开放与关闭是人体自动调节的,我们的吞咽、咀嚼等动作都可以引起咽鼓管的开放,乘飞机时空乘人员经常提醒大家耳闷不适时做吞咽、张口或打哈欠的动作来缓解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咽鼓管是耳朵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因此一旦咽鼓管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耳朵的反应,而咽鼓管的外部出口就位于鼻腔的后部,因此当鼻子出现阻塞、炎症等问题时就很容易波及咽鼓管的外口,造成咽鼓管的阻塞。咽鼓管阻塞后就会使耳朵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当内部的空气被吸收后就会形成耳内的负压,耳内的负压会造成耳部闷堵不适,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进一步引起周围粘膜的炎症水肿和渗出,形成耳内积液,从而引起听力的下降。当鼻腔有急性炎症时,细菌还可以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到耳朵内,引起急性中耳炎,严重时可以引起耳朵的化脓,鼓膜破裂。这些情况下,治疗鼻子才能从根本上治好耳朵。
  除了鼻腔炎症会引起耳朵出现问题外,还有一个儿童常见疾病也容易引起耳朵的问题,那就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部的一团淋巴组织,其作用类似于扁桃体,儿童时期比较发达,能够帮助提高免疫力。但是,当腺样体过度肥大后就会压迫阻塞咽鼓管的外口,引起咽鼓管的阻塞,从而引起耳朵的相应症状。此外,由于肥大腺样体的阻塞,鼻腔分泌物的引流受阻,自洁能力下降,从而造成鼻部炎症的发生,引起粘膜的水肿,进一步加重咽鼓管的阻塞。腺样体出现肥大时还会引起儿童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这种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本身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反复“鼻炎”及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就应该到医院去进行专科检查,及时对因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听力。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