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活健康
大寒养脾胃 进补勿“乱补”
【发布日期:2017-01-22】 【来源:】 【阅读:次】【作者:张鹏】
大寒时节要格外注重补气养血以及对脏腑的调理,这是因为大寒时节天气十分寒冷,我们的身体既要抵抗严寒,又要蓄存能量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准备,所以需要补气血以养脏腑。脾在我们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主运化、主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他各脏器都需要靠脾脏来滋养。而大寒为脾所主,因此,要格外注重脾的调养。
  中医认为,“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同时,大寒时节天寒地冻,尤须护心。据储余光介绍,在此期间,心血管系统疾病极易加重或发作。
  据统计,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达到全年最高水平。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增大。而此时节空气温度的降低,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也容易造成血粘度的增高。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大寒节气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并与立春相交接,此时为抵御严寒补充元气,应多进补温热食物,以此抗寒、保养阳气。然而医生指出,大寒适当进补是应该的,但不宜“乱补”。
  储余光认为,虽然大寒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不要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即使身体虚,也不能盲目“乱补”。
  因为身体虚有许多种类,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和食物,药症不符,不但无效无益,反而有副作用。另外,要根据地域、天气和自身的体质吃不同的食物,南温北热辨证施补。
  为使冬季进补能更准确地达到预期效果,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辨证施补。
  中医认为,最寒冷的季节是阴邪最盛之时,人们要特别注意从日常饮食中多摄取一些温热食物,以此抗寒、保养阳气。储余光告诉记者,常见的热性食物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温性食物有糯米、高粱、刀豆、荠菜、芦笋、生姜、葱、大蒜、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杏仁、羊肉、狗肉、鸡肉、鳝鱼、海参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