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活健康
6个秘诀让你秋天不生病
【发布日期:2017-08-27】 【来源:据《生命时报》】 【阅读:次】【作者:】
今年三伏在8月20日结束,从21日开始就该提防秋老虎。此时虽然早晚较凉,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再加上秋天的水汽含量小,相对湿度下降,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
  
  4个“当心”挡住秋老虎
  要当心外火       当气温达到30℃-34℃时,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减退。此时,应该避免长时间日晒。外出时,要戴好遮阳帽,涂抹防晒霜。同时,保持室内安静、卫生,注意通风降温。
  要当心内火       主要表现为:心悸、烦躁、失眠、反复口腔溃疡、口干等。可分别根据情况服用中成药治疗,多吃蔬菜水果,以泻热降火。
  要当心缺水       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体内慢性缺水。高温天出汗多,更易缺水,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为保证血液的稀释并有充足的血容量,水的摄入既要适量,还要适时。饮水量以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毫升为宜,可少量多次饮水。
  要当心热伤风       高温天气,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加之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如果过于贪凉,细菌、病毒便可乘虚而入,导致感冒。预防热伤风关键是避免受凉,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即对着空调吹,同时注意劳逸结合。
  
  6个细节让你秋天不生病
  1.润肺     秋天的饮食强调滋阴润肺。《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也可熬生地粥,以滋阴润燥。另外,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润肺。
  2.咽津       秋季多干燥,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养阴可以尝试咽津。
  具体方法为:舌头在嘴里搅动,以刺激唾液的产生,分成3次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
  3.食酸     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
  4.秋冻    秋天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更能适应冬季。秋冻也要适度且因人而异,不能冻得打寒战,老人和孩子则要注意保暖。
  5.贴膘     贴秋膘最常吃的是炖肉。不过,现代人普遍饮食热量偏高,很多人本身体重就超标,所以贴秋膘一定要适度,不宜大吃大喝,特别是少食肥甘厚味。
  6.忌悲     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尽量收敛神气、平和心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