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生
我市早稻宽行窄株第二次试验示范亩产约650公斤 比增5.2%
我市首次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栽培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试验,此类技术在全省尚属首次。
【发布日期:2012-07-13】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傅恩建】

              

收割现场

 

 

朱锦乐现场做对比察看

   

    昨日,早稻宽行窄株试验示范现场验收观摩会在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举行,全市农业、农技专家到现场进行认真的观察测算,今年是此项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的第二次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同类技术种植下的水稻,与第一次试验相比,比增5.2%,亩产达到650公斤左右,明年还将进行第三次的试验。
    据市农技站站长朱锦乐介绍,为促进我市粮食增产,香港莆田商会名誉会长关永贤去年引进内蒙古农业大学林维申教授的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栽培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全省尚属首次。去年在秀屿区东峤镇田柄村应用此技术建立晚稻宽行窄株栽培示范片50亩,示范田行距扩大一倍,株距缩小一半,进行对比试验,后因受气候影响总体产量偏低,宽行窄株比对照增产12.7%。为继续弄清该项技术措施的增产作用,今年香港莆田商会继续在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进行早稻试验示范,示范田行距扩大一陪(由6寸扩大到1尺2寸),株距缩小一半(由7寸缩小3.5寸),其他管理措施完全一致,经严格测产,与去年比增5.2%,亩产在650公斤左右,但仍未达到林维申教授所说的增产30%以上的目标。
    朱锦乐站长告诉记者,推广水稻“大行距、小株距”栽培模式可获得显著增产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合理控制水稻株行距排列,从水稻叶片得到充足的阳光能量,多倍数量的二氧化碳,促进光能有效的转化内储存热能的碳水化合物(C6H12O6),增加稻谷干物质积累。此类技术增产的潜力在于试验示范田的水稻植株枝叶茂盛,中后期田间枝叶长势明显强于对照田,原因是:示范栽培田的水稻株行距较合理,使水稻光合作用更加活跃,为植株生长提供能量,促进水稻茎干粗壮,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达到穗大粒多的效果。
    据悉,此项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是由香港莆田商会名誉会长关永贤全力帮扶支持,关永贤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也是一件国计民生大事,多年来香港莆田商会遵循科技增粮的理念,希望为莆田为家乡的粮食生产贡献一已之力,经多方考察和筛选,与中国著名园艺专家林维申教授达成合作意向,引进水稻高科技增产技术,通过示范推广,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粮食产业是一个很脆弱的产业,也是低收益的行业,为了使科技增粮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经与农业部门商讨,聘用了一名退休高级农艺师和一名农民技术员,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好田间系统观察记载,给施行此项技术的农民专业户在种子、肥料、耕作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给予全额补偿,包挣不赔,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社会,报效乡亲。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