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生
莆田第一轮经济周期波动(1984-1994年)振幅最高 表现大起大落
【发布日期:2013-12-05】 【来源:】 【阅读:次】【作者:】

    编者按:经济周期波动通常是以总产出界定,以投资、需求、价格、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波动作为相关因素来进行分析。经济波动可分为古典型波动和增长型波动。古典型波动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有时上升、有时下降,甚至有些年份为负增长;增长型波动是指发展速度有时快,有时慢,而经济发展水平总是在上升。莆田建市以来,经济增长波动基本属增长型波动。

 

    晚报讯(记者 卓志洪)记者昨日从莆田调查队了解到,自我市建市后,1984年经济增长处于第一波峰开始跌落, 1990年经济增长跌落至周期的波谷,谷值为3.1%,是我市建市以来的次低谷;1991年起经济开始强势回升,1994年上升到周期的波峰32.8%,是建市以来的次高峰。本轮周期收缩期振幅为47.9个百分点,是建市以来振幅最高的,表现出大起大落的特点;扩张期振幅高达29.7个百分点,是建市以来扩张期振幅最高的,表现出爬升较快的特点。
    若从周期波动成因分析,本轮周期处于改革的探索和突破阶段,我市各项改革不断兴起与展开,金融、财政等体制改革是引发本轮经济周期波动的主因。从投资资金来源分析,发现此次经济波动主要由信贷规模的膨胀引发。1984年末,莆田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3%,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同时,地方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也是诱因之一,1985年莆田市地方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达51.5%。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与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扩大和利改税的实行,使得政府和国有企业可支配的预算外收入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在于金融体制改革中取消了贷款的指令性计划,造成了事实上的资金敞开供应。到1985年,中央政府采取了适度缩紧银根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明显回落,1986年莆田经济增长速度急剧回落到7.6%的低谷。尽管1985年中央政府采取了适度紧缩银根的措施,但由于1986年初出现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生产下滑、经济效益下降的形势,国家实施了“双松”的政策,即松动银根、扩大财政支出,致使此次紧缩持续时间较短,1987年经济增速开始回升。1988年9月到1989年初,中央实行压缩投资和控制信贷规模政策,冻结紧俏商品的价格。与此同时,随着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的压缩,经济增长率也持续回落。到1990年,回落到本轮周期的谷值3.1%。
    据悉,1990年,国家为应对市场疲软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下滑,先后采取了放松银根和扩大投资规模刺激经济回升的措施,逐步放松对投资的控制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带动下莆田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并呈快速上升态势。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促使我市经济发展热情再次高涨,到1994年达到本轮经济周期的的又一个峰值32.8%。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