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理财
A股改革未达效 需完善制度重塑功能
【发布日期:2012-08-28】 【来源:】 【阅读:次】【作者:】

    经过数个回合的较量,多方终于在“2100点保卫战”中败下阵来。8月24日,上证综指创下2092.10点的三年半收盘新低。
    股市持续低迷让人感受到寒意。遭遇“寒流”的A股,该如何“拯救”?
    无疑,宏观经济的疲弱是导致A股遭遇“寒流”的主要原因。
    最新公布的8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为47.8,比上月终值49.3回落1.5个百分点,并创下9个月来的新低,新出口订单、产出指数等呈全线回落态势。
    继二季度GDP增速跌破8%之后,7月宏观数据均再度印证了短期内经济下滑难以遏制的态势。低迷的贸易数据显示外需不足,外汇占款净减少38.2亿元,也显示资本外流的现象正在加剧。
    不利的基本面,拖累沪深股指震荡下行。而在沪指失守2100点之后,投资者或仍难看到筑底的迹象。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深股市新股发行融资总额为775亿元,同比下滑超过五成。但与此同时,IPO(首次公开发行)速度不减,数百家拟上市公司排队待审,仍让市场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扩容的巨大压力。“暂停IPO,让股市休养生息”的呼声也因此不绝于耳。
    而今年以来监管层为遏制投机、重塑价值投资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也似乎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除此以外,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实施细则拟对ST股实行“非对称”涨跌幅限制,被指制度设计有失公平。
    A股的持续低迷,引发了一场关于“拯救”的热烈讨论。在某知名门户网站和财经专业媒体联手开展的“寻找中国股市振兴方略”的讨论中,市场参与各方冷静地审视A股存在的种种顽疾和缺陷,试图从制度层面为其找到根源和医治的良方。
    针对难以缓解的扩容压力,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建议,可以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把分散上市变为集中上市,即由“少吃多餐”变为“集中大餐”,以实现对新股上市价格的控制。其次是先发行,之后延迟数月或更长时间再上市,用加大打新者的时间风险来控制发行价。
    合理控制扩容节奏之外,取消红利税、为中小投资者提供股指期货“公平交易权”、限制做空、对股指期货暂时实施“做多保证金”制度、延长交易时间、加大内幕交易打击力度等等,也被视为“拯救”股市、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有效举措。
    而在许多专家看来,要实现股市的健康发展,完善制度之外更需实现其功能的重塑,即改变与生俱来的“圈钱”特征,迎来“均衡融资和回报”的价值投资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呼声与监管者的思路之间正日渐显现良性互动。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发布相关指引,尝试通过建立外部的鼓励和约束机制,引导上市公司更多地以现金分红的方式回报投资者。
    正在经受“寒流”考验的A股,除了静待宏观经济见底回升,更需主动改革完善基础制度,建立起公平且能约束绝大多数参与者的游戏规则,建立起索取与回报对等的市场架构,才能令投资者树立明确的市场预期,从而推动市场摆脱低迷,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辛华)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