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第11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中,参会客商中有不少还是集藏爱好者,他们在广交朋友、寻找合作机会的同时,也不忘收集与广交会相关的邮品。 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56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第113届广交会分三期举行,时间段分别是:2013年4月15日-19日、2013年4月23日-27日、2013年5月1日-5日,每期5天。广交会出口展区由48个交易团组成,来自全国两万四千多家资信良好、实力雄厚的外贸公司、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外商投资/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参展。广交会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贸易方式灵活多样,除传统的看样成交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以及商检、保险、运输、广告、咨询等业务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广州,互通商情,增进友谊。 而回到集藏上,多数人集藏爱好者对“广交会”邮品知之甚少。事实上,我国已正式发行的“广交会”邮票就有3套,而且有着鲜为人知的发行背景。 我国首套“广交会”邮票发行于1973年。背景是当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界人士及侨商参加“广交会”,原先建于五十年代的“广交会”旧馆——海珠广场陈列馆已经不能满足交易需要了,因此会方决定在1973年秋季“广交会”最后一次使用旧馆,1974年将会址迁往新馆。为了纪念新、旧馆址的更换,邮电部于1973年10月15日第34届秋季“广交会”开幕当天,发行了编号为95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邮票一套1枚。 1974年,随着“广交会”新馆——流花路展馆的启用,邮电部又于1974年10月15日第36届秋季“广交会”开幕之际发行了套号为T6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特种邮票一套1枚。由于这套邮票仍由杨白子设计,并继续采用了60×27mm的邮票规格,因而和之前的编95《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邮票形成了在设计风格上相一致的“姊妹票”。 2006年10月15日,国家邮政局为纪念“广交会”迎来第100届的开幕,又一次发行了同名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特种邮票一套1枚,编号2006-24。由于此次邮票采用了40×30mm的规格,因而和前两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邮票的设计风格迥异,这在当时也引起了邮人的一些议论。 而细心的集藏者发现,此后发行的“广交会”非邮票类邮品上,“广交会”的全称不再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而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如参展商李锋寄回的第11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纪念封上赫然写的就是“进出口”三个字。这是因为从2007年4月15日开幕的第101届“广交会”被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之名也将不复存在。编95、T6和2006-24这三套可被称作《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三部曲”的邮票从此成为绝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