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邱天 叶丰)4月18日,我报刊发《仕女神韵让人心醉 破版供应邮迷心碎》一文,得到众多读者的强烈反响。在为邮政不当做法长吁短叹的同时,激起了回眸我国绘画题材邮票的热潮。 中国历代传世名画灿若星辰,价值连城。目前珍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有的时隔多年才展出一次。把名画印入方寸之地,不仅满足人们一睹传世名画的殷切之情,而且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再现了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粹。绘画类题材邮票一直是集邮界的弄潮儿,备受广大集邮爱好者及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相关资料见列表)。 1979年3月29日,T33《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成为绘画题材邮票的“开山之作”。从票名来看,邮政当局拟将“中国绘画”作为一个系列来发行。遗憾的是,除了T89《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之外,都没有把“中国绘画”作为“前缀”。这些邮票版式设计上,也是匠心独运,如2004-26《清明上河图》、2005-25《洛神赋图》的整套邮票设计成一枚小版张。2011-25《八十七神仙卷(局部)》还同时发行小本票,成为我国最长的小本票,售价12元,市价为20元。这些精美的名画邮票得到众多艺术礼品公司的青睐,将其制作成精装册后发售。此举给名画邮票板块带来旺盛的市场需求,其投资价值日渐走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