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通知提出,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试验示范是“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同时,首次明确,在火电、煤化工、水泥和钢铁行业中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及相关政策激励机制。 这是国家首次明确CCUS产业未来商业化导向。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已开始启动涉及CCUS产业的示范项目,相关上市公司也开展相关技术及商业模式的探索,但仍受制于技术和成本制约而无法规模化发展。 以2008年投运的华能北京热电厂CCUS装置为例,其目前的二氧化碳捕集成本在每吨420元左右,而国内化工行业市场上二氧化碳售价已达1200元/吨。以此测算,捕集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仅在化工领域可创造120亿元的市场规模。按照国内的碳捕集技术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未来10年内国内碳捕集利用量将有望超过1000万吨。 目前上市公司中,与CCUS相关的包括中国神华、九龙电力、天科股份等。 除中国神华投资2.1亿元实施的年封存能力10万吨二氧化碳的示范项目外,九龙电力全权管理的重庆合川双槐电厂将建成西南地区首个碳捕集装置,年封存二氧化碳能力达1万吨。 此外,天科股份早在数年前已进军食品级二氧化碳封存领域。这一领域因来自碳酸饮料行业的巨大需求,而被认为最具市场潜力。据天科股份公司人士介绍,公司目前在碳捕捉方面的技术储备初具规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功研究开发了变压吸附分离合成氨厂变换气中二氧化碳技术,并拓展到浓缩回收高纯度食品级二氧化碳的成熟工业化技术。此外,在神华集团承担的我国首个1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中,公司中标该CCUS项目的碳捕捉单元。 市场分析认为,随着CCUS商业化步伐的提速,这些已涉足其中的公司有望从中占得市场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