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痛苦的坚守,并购重组今年已经进入市场爆发初期。”9月底的一个早晨,西南证券并购融资总部总经理李阳如是判断。 李阳的理由有二:IPO暂停带来倒逼机制,客户需要找出路,行业需要整合;从国外成熟投行经验看,并购市场份额更大。“由于需要一些特殊的专业能力,外界对并购的看法有偏差。投行的并购周期操作比IPO要快,从谈判到项目出来也就一年时间,很多投行近期都加紧申报国庆后实行的重组分道审核。” 据了解,李阳领衔的西南证券并购团队,与刘晓丹领衔的华泰联合团队,在近三年所承做的并购重组家数最多,傲视业界。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般券商投行,“不敢”或者不愿意深度经营复杂的重组。截至9月22日,有多达103家上市公司公布更新重组状态,其中更新重大资产重组进展的23家,交易金额约524亿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定增+配套融资”这种重组形式,由此衍生出借壳、吸收合并、资产置换、现金支付、资产出售等多种组合方式。 有数据指,今年以来完成定增的公司有183家,与历史最高年度的187家仅一步之遥。 在披露定增预案的234家公司中,因重组而进行的配套融资公司至少78家,占比1/3。由重组配套融资而来的定增,催热了并购、再融资两个市场。当然,也更多考验投行的定价、发行等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