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利在长远 利好利率债
【发布日期:2017-05-19】 【来源:中证】 【阅读:次】【作者:】
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公告,宣布同意两地基础设施机构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债券通”。多位业内人士预期,“债券通”或有望于年内成行。
开放又一步 “北向通”先行
根据监管部门联合公告,“债券通”将分步实施,即首先开放境外投资者经“债券通”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未来再适时开放境内投资者投资于香港债券市场。境内交易所债券市场尚未被纳入“债券通”。另外,“债券通”需遵循两地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北向通”投资者和交易工具范围均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公告规定的范围保持一致。“北向通”没有投资额度限制。“债券通”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告。 “债券通”被视为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又一重大举措,无疑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市场开放举措之一。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债券业内人士表示,“债券通”对于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意义重大。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认为,“债券通”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债券通”实施是我国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符合人民币国际化大方针;其二,“债券通”实施有助于完善两地债券市场,两地债券投资将更为便捷,拓宽了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选择。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此次联合公告最大的亮点是强调“债券通”是中国扩大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的新举措,为“以资产配置需求为主的央行类机构和中长期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提供一个便捷的“一点接入”模式。这第一个“点”或者“直通车”选择设立在香港,也有利于巩固与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债券通”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债券通”可被视为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又一步骤。第二,“债券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支持香港,补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短板。第三,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吸引外资潜力巨大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加之中国积极开放金融市场,已有越来越多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共有超过400个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总投资额达1200亿美元(约为8520亿人民币). 业内人士预计,“债券通”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市提供了新的渠道,且有望降低“制度成本”,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市。 谢亚轩亦表示,“北向通”没有投资额度限制,由此可见中国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债券市场的态度和决心。目前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市中的占比仍不到2%,远低于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提升空间巨大。“据估算,未来5年间,中国债市年均的国际资本流入量有望超过800亿美元,是富含业务机遇的‘蓝海’。”谢亚轩表示。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假设“债券通”之后的3-5年内,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相对规模达到美国及日本1990年代初的水平,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内组合投资中债券类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6%-7%左右,则未来平均每年境外投资者新增投资中国债市的规模可达到约6000亿至1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假设其中有约1/3是通过“债券通”来实现,通过“债券通”投资内地债市的资金量每年可能在2000-35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规模。 此外,鉴于前期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投资者类型及风险偏好,业内认为利率债将在中国债市开放过程中首先受益。谢亚轩称,国际中长期投资者更加倾向于选择中国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品种,因此可以推断,随着“债券通”正式启动,以及境外中长期投资者在中国债市中占比稳步提升,利率债的相对价值将更加凸显。天风证券固收报告亦称,从目前境外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来看,预计未来通过“债券通”进入中国债市的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仍将集中在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上,因这类债券具有较高的国际评级。
通在当下利在长远
当然,债市对外开放非一役可毕,“债券通”利在长远,其积极影响的充分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就短期而言,机构认为“债券通”的实质影响还有限。黄文涛表示,“债券通”短期能带来多少增量资金还要看市场环境。华创证券固收报告也提及,“债券通”短期的意义或大于实质影响,因人民币贬值压力降低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需求。 除了汇率波动风险之外,根据彭博的调查,境外机构对于投资中国债市存在的顾虑还主要体现在资本管制、违约风险、信用评级方法区别、缺乏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数据、中国改革的步伐和进展等方面。
|
全市51个暑托班 破解职工子女“看护难”
同沐妈祖慈晖 共绘青春蓝图
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迎战用电高峰 筑牢清凉防线
我市全力以赴防御台风“丹娜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