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开始理财了,第一步你会怎么做?
其实不管你月入多少钱,第一步就是要保证自己的正常生活开支。所以,理财之前先要留出充足的现金流作为应急备用金,一般的话我建议按照月支出计算,留出至少半年就可以了。 既然是应急备用金,流动性和安全性是第一。这种情况下,只有银行活期存款和货币基金最好。 但银行活期存款那点利息简直不要太寒酸了,所以建议大家放在货币基金里面,这样兼顾了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 现在市面上货币基金的收益差别不大,重要的是提现速度要快,实时到账是最好的。 这部分备用金平时没啥事就不要去动它了。
普通工薪阶层可以选择的理财产品
完成上面这些事情,其他的钱其实才是你要拿来理财的钱,这些钱包括你现有的积蓄和每个月的工资扣掉的生活费。 虽然最后有多少钱拿出来理财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但一般的话可以让工薪阶层选择的理财产品相差无几。 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权益类产品,就是浮动收益不保本;一类是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固定保本。 对于很多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在浮动收益类产品中,首先排除信托、私募基金,因为这两者投资门槛较高,普通人投不了。 还剩下什么呢?股票、公募基金、黄金、部分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 固定收益类产品呢?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主要是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国债、P2P和互联网定期理财产品,还有一种理财方式比较特殊,那就是保险。 这么一看,普通人理财的方式其实很少,主要集中在银行理财、公募基金、股票、P2P、互联网定期理财产品、黄金和保险。
了解这些理财产品的特点
在这些理财产品中,股票风险最大,黄金具有避险功能,但其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两者都不是获取稳定收益的理财方式。 有人会说还有股权投资,其实这种投资方式我觉得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无法辨别一个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未来收益,如果不是专业的投资人,你很难判断。 另外股权投资一般的投资周期比较长,投资金额也比较大,虽然项目成功的话收益翻倍,但是风险更大。 但是,股票、股权投资可以作为博取收益的高风险理财产品来看,黄金可以作为避险资产来配置,但每一种具体配置多少,看每个人的抗风险能力来定。 但无论你的抗风险偏好如何,你理财时,投资的每一种理财产品都不要重仓,具体比例要根据你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来定。但不要指望那种又要高收益又不想承受风险的事情。
评估风险和收益
对于抗风险能力偏弱的保守型和稳健型投资者来说,其实基本剩下银行理财、公募基金、P2P和互联网定期理财几种理财品种可以选择。 其中,公募基金属于浮动收益产品,风险最大,包括偏股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从亏本到年化收益20%以上不等; 其次是P2P,年化综合收益现在行业内已经下降到9%左右;最后是银行理财产品,年化综合收益约为4%; 另外互联网定期理财产品的话,年化收益一般是4%~6%,略高于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是最低的了,不用讲;不过还有银行定期存款,这种只在我刚毕业那个时候存过,此后我再也没有这样做了。 这些理财产品的风险由大到小依次是P2P>互联网定期>银行理财,收益高低则依次反过来。 基金是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都无法跟这些固收类的理财产品在同一个维度上去比较。
设定各种理财产品投资分配比例
看清楚了这几者的综合收益和风险,你就要根据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比如你能承受多少的投资损失和自己的预期收益来确定自己的理财目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稳健收益是理财的主要目标。那么,再结合当前的通胀水平,6%-10%的年化收益目标是比较合适的。 追求高收益意味着在P2P和偏股型基金上的配置比例较大,P2P里面也可能要配置一些年化收益在10%~13%的产品才行,对股票有兴趣的就再配置一点股票。 保守型则可以在银行理财、部分中低收益的P2P、债券基金和互联网定期理财产品中去选择,然后用10%的资金投资在股票或者股基上。
理财到最后,别忘了配置保险
还有一样东西,要引起大家的重视,那就是保险。 因为现在的食品安全、空气安全以及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实在是高了很多,保险作为转嫁风险降低财务负担的方式,还是需要的,一旦有什么事情,一般的话医保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建议工薪阶层,可以考虑配置点保险产品(注意,不是保险理财产品)。 购买保险可参照“双十原则”,即购买保险的保费为年收入的10%,而保险的保额为年收入的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