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证监会将对新经济领域的IPO企业开启快速通道的传言不胫而走。 2月28日,多家媒体援引券商人士的消息称,证监会发行部将对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四大新经济领域的拟上市企业中,市值达到一定规模的“独角兽”企业,放宽审批时间和盈利标准,走“即报即审”的特殊通道。但由于该通知还处于向下传达的阶段,仅少数部分券商投行人士反馈已收到通知,多家券商仍然不了解具体情况。 《中国经营报》记者向证监会发函求证上述传言的真实性,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不过,多位券商、投行人士及经济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官方对此未公开说明,但上述消息的可信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有专家称,相关政策或将于两会结束后落地。 国内某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合伙人张柯锋向记者表示,相关政策很有可能先以“定向注册制”的形式推出,也即是定向上述四类新经济企业。 所谓“定向注册制”,张柯锋的解释是,也可理解为绿色通道,这不一定对全部企业开放,会针对某几类企业,比如上述四类科技企业。 经济学家孙飞教授向记者表示,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科技、高端制造这四类新经济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这也表明上述消息的可能性;另外,就是时间问题,目前正值全国两会,这段时间可能不会推出相关政策,两会结束后具体措施或将落地。 值得指出的是,近日,一些政府官员及官方媒体也开始就此事件频频发声。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支持国家战略,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产业,重点支持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企业。 对此,孙飞表示,姜洋的表态与上述传言相符合,也是官方所释放的信号。 2月26日,新华社发文称:中国资本市场的“BATJ梦”该圆了。报道称:“没有了源源不断涌现优质企业的根基,资本市场就是无源之水;跟不上创新经济发展的步伐,资本市场就难有大的发展。能否抓住当前的机遇,不仅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更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 3月1日,经济参考报刊文称,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发行体制,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新经济新业态的能力和水平严重不足。这一情况已持续多年,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必须要解决的时候。 事实上,IPO特殊通道的开启,在国内早有先例。记者注意到,2016年证监会就发布消息——资本市场将大力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全国贫困地区企业IPO将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近期,富士康IPO得到监管层“特事特办”也是典型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