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仙游讯 笔者昨日从仙游相关部门获悉,该县为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试点组建首支驻镇包村工作队,在度尾镇采取“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联合帮扶”的工作模式,扎实推动“五进基层”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有效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受到了度尾镇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据悉,此举在全市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尚属首创,对于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转变作风、重心下移,深入基层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落实政策,着力化解矛盾,着力为基层办实事好事,堪称是个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将形成大帮扶、大促进的新格局。 据悉,今年来,仙游县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在自3月初开展的进农村帮助发展、进社区共建文明、进企业破解难题、进工地服务项目、进学校结对助学等“五进基层”主题实践活动中,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民生改善、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和活力为目标,将80多个县直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也纳入到驻村帮扶工作上来,以县委文件形式明确各自在党建富民、综治平安创先村、计生后进村和服务企业等方面对所挂钩村的帮扶责任。虽然活动取得一定的实效,但从实践来看,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战,形不成帮扶合力,比如挂钩计生后进村的只专攻计生工作提升服务,对于村里其他的综治平安、党建富民等工作,因没有考核压力,往往在帮扶中大多不愿花精力、财力来过问,导致了看似帮扶部门扎堆,但收效甚微,更难以提升各乡镇整体农村工作水平。 为了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实现帮扶工作成效最大化,仙游县开始探索“统筹协调、驻镇包村、联合帮扶”的帮扶新机制,从挂钩度尾镇的县委组织部、县政协办、县残联等12个县直部门抽调12名优秀干部组成县直驻度尾镇帮扶工作队,由该镇党委书记担任队长,两位正科级干部担任副队长,自5月起开展为期2个月的驻镇包村帮扶工作。对怎么“驻”、如何“进”、怎样“帮”,如何对接当前计生、综治、信访、村级换届等工作,突出分类指导,凝聚帮扶合力,在派驻形式上改直接驻村为驻镇,在下派干部工作方式上变单兵作战为工作组联合帮扶,并进一步明确作为后盾的挂钩部门的帮扶责任,要求积极发挥各单位优势资源深化帮扶工作,鼎力支持抱团作战的驻镇工作队与镇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在做好本部门挂钩村工作的同时,将先进做法一并与其他队员全面推广至全镇19个村,甚至遇到突发事件或开展中心工作时协同作战,确保帮扶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下派县直机关驻镇工作队,既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帮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选派干部在为基层办实事的同时,通过接地气,自身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仙游县委组织部部长陈建城介绍说。就此,自5月初驻镇以来,仙游县驻度尾镇帮扶工作队沉下去走遍了度尾镇19个自然村,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办实事,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全力解决村里和村民想解决而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取得一定实效。他们着力化解挂钩村居信访突出问题,如圣山村群众听说有一高压走廊电线要经过该村,商议集体越级上访,工作队获悉后进村入户做好服从发展大局的思想工作,得到村民理解,还化解了安置、邻里纠纷等遗留信访件10多起。在综治平安上,他们大力做好法制平安宣传,在争取县残联、烟草等部门支持下组织成立2支村级治安巡逻队,并在潭边、度峰等2个村居开展投资10多万元的电子村落建设。在党建富民上,他们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引导成立、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文旦柚、大棚蔬菜等农村特色经济,并积极扶持所包村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在道路、学校、卫生所、文化室等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已为所帮扶的苦竹村争取7万元村道修复资金,在中峰村建立投资2万元的计生宣教室和服务室并将全面铺开,特别是为潭边村协调立项建设投资800万元的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可为村财年增收四五十万元。此外,他们还为中峰、潭边等3个村从组织部争取到20多万元的村部修缮和无村地址建设及文化中心补助经费外,并逐村指导村级换届的考核、程序、述职报告、任期目标制定等工作,确保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顺利换届,引导村级组织和群众迈上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轨道。对此,潭边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振义感激地说,“活动启动以来,全体帮扶干部‘动真情、动真心、动真格’,下基层、接地气、问民生,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帮扶,增强惠民服务实力,干群关系也在帮扶中更加亲和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