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县区新闻
杨明镇:用左腿闯出致富路
【发布日期:2013-07-02】 【来源:】 【阅读:次】【作者:通讯员 陈国孟 郑成中】
    今年49岁的仙游县政协委员杨明镇身残志不残,不仅自己带头致富,而且还积极带领残疾人共同致富,先后获得“市残疾人自强模范”、“省残疾人就业优秀个人”。
    5岁的杨明镇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右腿残疾,1981年高中毕业却与高考无缘。18岁的他拜师学裁衣在榜头街开了15年的服装店。1997年起,他在东宫村自家屋后山地发展果树、建设猪场、办起饲料厂,但1997年养猪业走下坡路,他亏损了10多万元。幸好服装、饲料、养猪、种果四个轮子一起转,亏损没有把他打倒。
新世纪初,有了一些积累的杨明镇在省市县残联低息贷款扶持下又投资60多万承包榜头后堡农场1170多亩山地,成立了仙游县杨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全家从榜头街迁到农场,起早摸黑带领员工大干一场,成功摸索出一条立体农业开发之路。
    播撒绿色种子,收获金色希望。他的公司已初具规模,目前有职工80多名,其中残疾人43名,被省市县残联确定为残疾人扶贫开发培训基地。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自食其力、自强不息,从2003年开始,杨明镇以基地为“龙头”,举办残疾人种养殖技术培训班216期,来自县内外的5500多名残疾人受训,并对自主创业的提供优良树苗、猪仔,还跟踪提供疏花疏果等指导,让黄青万等2000多名残疾人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正是感动于杨明镇自强不息、乐于助人,2006年9月,杨明镇当选为东宫村主任,带领全村群众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在他的带领下,东宫村种起了优良品种的果树,建起了标准化的养猪、养鸭场;东宫小学多年失修的校舍和围墙修缮一新;村内农田灌溉水坝筑起了,1500米长的引水渠建成了;3.5公里长水泥村道修通了,拉起了路灯。建设资金不够,杨明镇自己掏腰包捐出1万元。
    目前,他栽种的11000多棵枇杷、龙眼、橄榄全部投产,还在果园里养猪,年出栏菜猪1万多头,并建设大型沼气池,年创产值2257万元,形成‘山上建园、园中养猪、猪粪追园、沼液灌溉”的生态模式。他的标准化猪场建设,被列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公司被列为市副食品基地、“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