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 林双辉 通讯员 陈国孟)这两天,家住仙游县社硎乡白洋村的刘庆裕夫妇撇下城关的服装代工生意,乐呵呵跑回老家跟弟弟拆除自家250多平米的土木结构旧房,忙得不亦乐乎。6月30日上午,记者在白洋村看到,10来户村民正在像刘庆裕夫妇那样自拆旧房荒厝,另有20多座废旧荒凉的老屋旧宅已拆近尾声…… 村支书刘玉豪和村主任刘胜喜带领村两委干部分头边在现场逐家指挥,边不停叮嘱村民一定要注意安全,他俩开心地告诉记者,“多亏了农村土地整治旧村复垦这一城乡统筹发展的惠民政策,我村有幸作为项目实施点,山村蜕变的美梦即将成真,村民们无不打心眼里高兴呢!” 白洋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型山区村,地处偏远的社硎乡西南部,总人口135户615人,总耕地382亩、林地4115亩。近几年来随着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增多,常年留守在家的老弱病残村民仅有80多人,成为典型的“空心村”。更要命的是,许多老旧房屋因长期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出现了安全隐患现象,其中危房60户、地灾点20户,且破败的土坯房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影响村容村貌,还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群众对旧村改造意愿强烈,但因全村地无三尺平,加上村民大多靠打工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拆老房建新房的钱从何来? 可喜的是,农村土地整治旧村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一促进城乡一体化惠民政策,让白洋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新希望:旧村复垦是一笔宝贵的耕地资源。在各级的支持下,该村总规模139.6亩的旧村复垦项目顺利被省国土厅批复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点,涉及旧房拆除135户586人,需拆除旧房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计划建新村占地30.02亩,统一建设联排农家住宅,总建筑面积约1.5万多平方米。由此,完成该土地整治旧村复垦项目后,可新增耕地指标79.02亩,这样仙游县城市建设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该村则获得了更多的优良耕地和源源不断的资金“输血”。 村主任刘胜喜喜滋滋给记者算了笔账,新增的耕地指标每亩可获得27万元补偿,共会获2100多万元资金,加上县、乡在实施中主动将该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造福工程、危房重建等有机结合,村里还可获得300多万元资金补助,专门用于旧村拆除补偿、复垦和新村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 正是看到了坐“地”生“钱”这一建美丽乡村的捷径,社硎乡倾力引领白洋村上下全面推进旧村复垦工作,全力做着无钱建新房的美梦。为使旧村复垦顺利进行,该乡把政策交给群众、集中力量搞整治,通过会议、讲座、群众代表会、拆迁户代表会等形式,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学习“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文件材料;进村入户,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对每户房屋产权面积认真测量、计算补偿金额等,确保不出差错;组织群众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对砖混、砖木、土木及附属建筑物等分别给予每平米540元、400元、280元、50元不等的合理补偿。 截止目前,第一批拆迁的50多户已全面行动起来,第二批预计在8月启动,且风坪头新村平整也已完成招投标,预计8月可动建并同步完善配套设施,至年底第一批50多户拆迁群众即可搬进按照统一规划设计自建的新住宅。“农民得实惠和阳光操作,是这项工作迅速推进的主因。”该乡乡长张向党介绍说,把政策讲清,把好处讲明,把道理讲透,让农民明白旧村复垦最大受益者是农民自己,工作起来阻力就小了。再加上村干部带头拆旧房祖厝,党员群众做好示范,拆旧补偿款明细表全公开,群众自然积极跟进。更重要的是,在拆迁中,乡里引导村两委干部实行人性化服务,在统筹有序安排下,腾挪出村部供10多户拆迁户临时住所,发动先拆迁的投靠后拆迁的亲友,还斥资10多万元兴建可安置30多户的活动房。全村复垦旧宅腾出的一百多亩土地将通过新修生产路9条1500多米、农渠3条690多米、灌排渠6条1700多米,实打实地让废旧房屋恢复成了一片片天上“掉”下来的良田,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促进他们就地增产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