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联动 集聚发展新能量
荔城加快产业统筹发展与城市同步升级推进城镇化
【发布日期:2013-11-19】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双辉 通讯员 黄朝霞 张郁周】
总投资约30亿元的华峰产业园项目已完成总平设计等前期工作,不日即将动工建设;玉湖人工湖10月份开挖、“两馆一宫”预计年底封顶……记者昨日从荔城区了解到,该区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培育等实现经济统筹发展;以新区拓展和居住环境改造提升的“并驾齐驱”,产城联动推进城镇化。
成片规划 平原崛新城
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宜居品质,2011年起荔城区启动玉湖新城片区改造项目建设,这个莆田历史以来最大的片区改造建设项目,规划总用地6768亩,其中首期开发由国内知名房企万科承建。新片区临水而筑,配套设施除了城市生活必须的商业设施、文教娱乐、医疗卫生等之外,还将开挖莆田首个城市人工湖区,不但开启了我市城区建设跨越木兰溪的新篇章,更带来了全新的人居理念。 时隔两年,木兰溪畔已经生长出数十幢高低不一、结构多样的楼房,配套建设的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已出地表,预计年内可实现封顶;片区内16条道路在不同程度建设或规划当中,“文龙路”、“尚学街”等新地名既不忘莆田文脉,又新增城镇化元素。据悉,玉湖片区征迁时总人口约1.6万人,目前已有超过3000个家庭选择在这里安家置业,而新城建成后将可容纳超过10万人口在这里居住、就业、学习、休闲,一个傍水观山、面溪滨湖的水景生态宜居区,兼顾文化娱乐、公共艺术、商业休闲等多种功能的现代都市文化活力城指日可待。
物业升级 宜居迎面来
在大手笔、高品质推进新区拓展的同时,对于已有住宅区存在的一些基础配套和物业管理上存在的滞后现象,今年荔城区也集中精力给予完善升级,其中对36个已回迁安置区的后续管理提升工作已见成效。家住黄石镇清前安置房的翁金通老人对此深有感触,今年安置区新建了围墙,绿化带、廊架景观、石桌石凳、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让老人们不出小区就能惬意休闲娱乐,而电子监控设备则让居民们出行无忧,居住品质大幅提升,他家安置房的出租价格也随之涨升,一些外来人口还慕名到这里求购房屋。据悉,截止9月份,该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680多万元用于安置区绿化补植、卫生设施、路灯、视频监控设施等建设,物业管理进驻保安146名、保洁人员79名,相继成立了小区管理机构或配备楼长等管理人员,制定了小区管理制度或居民公约,雨污水管道建设改造、小区围墙、小区市场等项目也在持续推进当中。 采访中,记者在黄石镇惠下村看到,绕村的河道水清岸绿,临水而立,觉得这里空气特别清新,这得益于荔城区今年大力开展的河道“清水行动”。该区今年对全区6个镇街的130个村居的河道进行全方位的清水清淤工作,采取河面垃圾打捞、河道清淤清障、长效保洁等系统工作,有效解决了河道“脏堵臭”现象,荔林水乡美景得以重现。
产城联动 推动城镇化
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同时,荔城区更注重以产业升级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岗位和选择机会,创设增收途径,促进农村人口和外来工的市民化。已经开通的向莆铁路,为该区的传统制造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行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该区引导辖区企业加快技改提升或“退二进三”,依靠科技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4.4亿元;同时大力促使传统产业与新兴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行业融合资源、共生发展。目前该区已有100多家企业实现了电子商务交易,拓展了产品市场。位于黄石工业园区的电商基地,知名物流企业顺丰、中通等已入驻运营。该平台集配送、仓储、信息、生产资料等于一体,在带动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发展时,也带来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各种人才集聚于此。 每到节假日,西天尾镇后黄村总能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经过培育,后黄已经成为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示范基地,果蔬采摘体验游以及人工湖、小吃一条街等配套旅游项目的开发,带动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悄然变化。据悉,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013年起荔城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等,发展现代农业、精品农业。
|
我市打造全省首个“星青年零工驿站”
以赛促练 锻造救援尖兵
从湄洲湾到井冈山 传承红色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莆田工会夏令营开营 职工子女开启文化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