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居”,改出一片新天地
荔城“村改居”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生活城市化、环境田园化新型社区初现
【发布日期:2014-11-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双辉 通讯员 黄朝霞 张郁周】
核心导读:“村改居”,一字之差却改出一片新天地。记者昨日从荔城区有关方面获悉,该区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以“村改居”工作为抓手,选择辖区内7个基础条件好的村庄作为城乡一体化的试点,从基础设施提升、社会管理创新、产业转型等方面探索打造生活城市化、环境田园化的新型社区。
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宜居品质
北高镇的山前村是该区“村改居”工作第一批试点村之一,全村人口8000多人,村民收入主要来自蔬菜种植、水产养殖或金银珠宝首饰加工,根据该村常驻人口较多、村民经济收入亟待提升的特点,荔城区和北高镇着力从学校、卫生所及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建设,改善提升群众生活居住与生产环境。 其中新建投用的山前小学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塑胶操场及现代教学设备有力地提升了沿海学生的受教育条件;毗邻该村村部的休闲广场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中心广场近700多平方米,大理石地面以及LED大型显示屏,让这里开阔大气,每天晨昏都有大批村民在这里休闲娱乐。广场周边的路灯、休闲桌椅、小品雕塑、多层次绿植以及穿流而过的东圳渠水、生机勃勃的田野,使得今天的山前村既保留田园风情,又新添城市化元素。而道路硬化、卫生整治、40多个治安视频探头的安装则有力提升了山前村民的居住品质。不仅如此,今年山前还启动“激情文化广场”、革命老区村遗址修复、旧市场改造、车站、超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项目,“幸福家园”建设有条不紊。
创新管理体制,市民意识增强
村委会改成居委会不只是改了一个名字,换了一块牌子这么简单,这意味着农村基层管理模式在发生着变化,市民意识也需要在身份转变中增强。自去年11月份“撤村设居”以来,后黄及水南按照我市首批“幸福家园”试点工作的思路,积极探索村改居后社区功能作用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转变服务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整合社区资源,想方设法改善民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 记者从该区城乡一体办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村改居”试点工作要点不仅包括逐步推进城乡低保、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药品报销目录、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并轨统一,也包括原农村集体用房和个人用房所有权确权发证、社区网格化建设、文体设施改造提升等一系列新工作。目前后黄居民已100%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南居委会的参保率也达96%以上。 过去村干部干工作基本上是一锅端,集体经济要发展,家常里短得过问,变为社区后,则更偏重于行政管理和民生服务的职能;过去凭直觉靠人情的工作模式也逐渐往照章办事、政策化的执行管理转变,在社区一站式的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办事不用再找村干部签字,程序少了、服务多了,办社保、开证明、盖章、治安调解等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都方便快捷。
推动产业转型,提高居民收入
村民向居民转变的进程中,群众收入如何有效提升?根据不同类型试点村的建设方向与建设内容,该区城乡一体化办公室配合农业、经济等相关部门,在新度镇大坂村、北高镇山前村等试点村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业发展“接二连三”;商贸基础好的村居则借力提升商贸品质。山前村规划建设3000多亩的立体农业示范基地,集中资金、技术、品种等优势,打造集种植、养殖、冷藏保鲜等多种农业业态为一体的“立体农场”。后黄居委会通过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的方式流转土地,种植各种时令蔬菜,开发采摘游、体验游项目,每亩增产4000多元,有力提升居民收入。 位于黄石镇集镇中心的水南居委会发挥传统商贸业发达的优势,对商业街区道路、卫生、交通等进行全面整改提升,规范商业街经营模式,提升冠豪、东方猎狼等酒店和商场的服务水平与营销品位;同时主动承接工艺城、鞋服城专业市场和双赢物流项目的辐射带动,借助物流产业的资源优势,推进以工艺品、鞋材、鞋服等产品为核心的物流仓储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北高埕头金银珠宝首饰一条街整治后,商贸面貌焕然一新,担保公司、商超服务等衍生业态随之丰富,群众收入渠道更加多样。 同时,各“试点村”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田园生态景观、休闲渔业等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发展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也在试点推进中不同程度走出了一条踏踏实实的“村改居”之路。
|
秀屿区东峤镇 金秋有爱 助学成长
我市打造全省首个“星青年零工驿站”
以赛促练 锻造救援尖兵
从湄洲湾到井冈山 传承红色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