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雕琢成韵 探寻匠心筑梦
莆田晚报秀屿实验小学小记者赴上塘珠宝城采风,感受珠宝产业链一线魅力
【发布日期:2017-04-06】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双辉 通讯员 郑荔花 陈秀丽 吴俊雄 杨霞 陈静钦】

核心导读:上塘珠宝城是近年来秀屿区委、区政府倾力打造的“四大工业园区”平台之一。她是集研发、生产、贸易、产品展示为一体的产业性珠宝产业园区。2008年上塘珠宝城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银饰之乡”荣誉称号,2014年秀屿区被授予“中国银饰之都”、上塘珠宝城被授予“中国银饰城”荣誉称号,目前园区已发展成为继深圳、义乌之后全国第三大银饰生产加工基地,海峡西岸最大的珠宝首饰集散中心。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感受家乡的魅力,3月24日下午,《莆田晚报》秀屿区实验小学小记者站一百多名小记者,在晚报记者和老师的带领下探访了秀屿的特色小镇——东峤上塘珠宝城。 新鲜的叶色一路相送,清亮的鸟鸣时时相伴,柔春里难得的好天气让大家即将出发的心情更加澎湃。车上,提及上塘,说到珠宝,想到那马上就要揭开的华丽而神秘的面纱,孩子们脸上的快乐似乎就要涌出来了。期盼中,小记者们早已忘记窗外掠过的春景,静静地开始整理起一页页的采访提纲。


璞石无光 磨砺有方
半小时的车程,穿过东峤工业园,车子径直开进了上塘珠宝实训基地,上塘珠宝城副主任陈平田热情地迎接小记者们的到来。朴素的建筑,棱角分明的石块随处可见,每一块都像是一个尘封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寻着匠人的脚步去读取。一进展厅,孩子们就被橱柜里的一方方、一尊尊、一件件所吸引:通体晶莹的动物玩件、浑然一体的穿环方印、生动传神的弥勒罗汉……看着这些,孩子稚嫩的心尖瞬间开出了一朵朵新奇之花:这真的是从那些石头变来的吗?这上面也能篆刻我的名字吗?这石头的颜色真的是天然的吗……这一簇簇的好奇都在笑容可掬的实训学院老师的细心讲解下一一得到了解答。 展厅里,孩子们走着欣赏着记录着:一个细笔勾勒出的少女,一副活灵活现的猴王像,一尊尊山水玉石作品。展厅的另一头,小记者们纷纷在获奖证书展示区前驻足拍照。数不过来的奖杯、奖章和荣誉证书,映衬的是那一张张写满崇拜和骄傲的小脸。孩子们悄悄讨论着:想不到咱们家乡居然有这么多的国家级工艺大师,不知道要练多久才能有这样的成就啊!学院老师深情地告诉大家:要培养出一个能雕刻艺术精品的成功手艺人是非常不易的,就像每一块看起来朴实无华的石头都有可能蕴藏着最美好的一面,它需要手艺人有足够的耐心,十足的细心和百分的用心才能将它呈现出来。于是,我们看见了孩子们若有所思地在采访本上写下了:“匠心独运”、“玉不琢,不成器。”这样的字眼。 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走进学员们的教室:一格格规整的小作坊,一件件精巧的工具,和一双双沾满粉尘的手。只见学员们正埋头细细打磨着手上的作品,口罩上是那一眸眸投入而又专注的眼神。看见我们的孩子靠近了,他们仍精心地工作,耐心地回答着一串串问题。想想那橱柜里大件的震撼,小件的精制竟都出自这小小的空间和一双双平凡的手。我不禁感叹:他们,用心琢器,诚心待人。


雪银无暇 穿镂生巧
在带队老师的一再催促下,孩子们才恋恋不舍地挥别实训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匆匆赶往采风的下一站——雪峰银饰公司。“如果说璞石需要磨砺,那么银就需变态,不信大家等下仔细瞧!”车上,带队老师的一句笑谈,逗得大家前俯后仰,更加激起孩子们探访的欲望。 车子在一座工厂前停驻,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小记者们揣着采访本有序地进入工作间。耳边传来“刷刷”的声音,眼前几台机器正在运作,不时闪出银色的火花。孩子们东瞧西看满眼神奇:切片、压线,一条一条项链从机器里吐出,细线一样,但却是镂空的就像匠人细细打磨雕镂出来的一样。精密的仪器,流畅的运作,引得带队的老师也凑了过去。小记者们却早已把操作台的师傅团团围住,开始他们的本质工作——采访。师傅沉稳地将飞速运作中的机器停了下来,笑盈盈地说道:“这银子延展性好,就像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似的,从块到片,再成丝,化链作戒,形态万千。以前,这些都是靠工匠们一锤锤敲打、拉丝,现在有了人工智能的机械,效率提升了几十倍。”老师们啧啧称赞,回头一看,身边的小记者们已经巨细靡遗很是专业地将步骤记在了本子上。 转入另外一间工作室就显得安静了许多,原来工人们正在做精细加工、雕琢的工序。小记者们睁大眼睛深怕错过每一个细节,咨询着、记录着。离开工作间,我们一路来到了珠宝城,去一睹那些成品在橱窗里的风采。亮堂堂的商店,陈列的银饰着闪着光芒,让人惊叹不已,仿佛美的一切质素都已融化在这闪闪银白之中。原来刚才的每一次敲打每一道工序,都是匠人们与艺术的一次次对话。孩子们也似乎更懂得了欣赏这眼前的一切,欣赏它们背后的故事。


匠心锻志 启智润心
快乐的时光总显得匆匆,在送别的广场上,全程作陪的雪峰银饰老总林先生,仍旧与不舍离开的小记者们亲切地交谈着。他告诉孩子们脚下这块土地,原本只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这块贫瘠土地上的祖祖辈辈都是靠晒盐为生,以前日子过得苦。正是有了许多像他这样的手艺人,用敢闯善拼的精神,用匠心的品质,硬是把盐碱地打造成了金银谷。接下来还要带着更多的乡亲们撸起袖子干,把特色小镇建设得更有特色,让梦筑得更圆。听到这里,小记者们忍不住都使劲地鼓起掌来。一旁的小记者张隽文拉着林总的手说:“林伯伯打的是银,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长大我也要用我的知识回报家乡。” 看着兴致盎然的孩子们,看着全程用心记录感悟的小记者们,亲自带队的秀屿实小副校长郑荔花欣慰的感慨道:“小记者却有大视野,小体验却得大锻炼,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秀屿区实验小学作为秀屿区顶尖品牌学校,一直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发展,着力创新课程,倡导阳光育人。学校每周二下午的第二课堂,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摄影、棋艺、舞蹈、文学……用孩子们喜欢的课程,有效地提升学生各项素养。该校校长林朝煌语重心长地说:“培养一名合格的学生,不单单是要览阅群书通古今,还要培养一种源于生活中所积累的自信,这不是一节课或是一本书就可以速成的。而是要让孩子走向社会,从生活中去学习,从而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今年学校的小记者从去年的80多人增加到136人,我们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几次到校外实践采风,只有接地气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启智润心!”是啊,育才和做艺何等相似,都需一份匠心和脚踏实地耕耘。 这一路,孩子们欣赏了金石艺术的前世今生,品悟过匠人们对美和技艺的执着追求,感受着家乡的沧桑巨变,收获了满心的珍贵体验。回程,阳光正好,锻刻的是一路成长的时光。
|
我市打造全省首个“星青年零工驿站”
以赛促练 锻造救援尖兵
从湄洲湾到井冈山 传承红色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莆田工会夏令营开营 职工子女开启文化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