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柯潜《松隐岩》诗赏析
【发布日期:2011-07-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
    说起松隐岩,人们可能并不熟悉,但如果说起“谷城雪梅”,人们可能就会想起,它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呀。其实,松隐岩就在谷城山上。那么,谷城山又在哪里呢?它就位于壶山东侧的兴化平原上,在黄石镇的南面,海拔仅有146米。在距今600多年前的明代,谷城山上筑有一座寨城,松隐岩就伴着寨城,松隐岩上建有寺院。山上多岩石和郁郁葱葱的松树,还种有万株梅花。每当腊梅怒放时节,漫山雪白,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称“谷城雪梅”。谷城山上因此而留下许多文人学士的足迹和珍贵墨宝。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由于有松林和雪梅的装点,这座兀立在兴华平原上且海拔并不高的谷城山,想不变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也难哪!
    在明景泰二年(1451)高中状元的柯潜(1423—1473)的老家——莆田安乐里柯山(今城厢区灵川镇柯朱村),就在谷城山西南约二十华里处。如果说,在柯潜高中状元之前因忙于学业无暇游览名山大川,甚至自己家乡附近的风景胜地谷城山的话,那么,在他功成名就并有机会告假返乡省亲的时候,一游乃至再游松隐岩,就是一宗意中之事。柯潜一共两次游松隐岩,并前后吟咏了三首诗:《松隐岩》一首和《重游松隐岩》二首。本文试就其中之一《松隐岩》与读者诸君共同欣赏。
     《岩隐岩》写道:“大山巍巍插天起,小山参差如聚米。长风吹我上高峰,一眺乾坤三万里。禅房草木深复深,危檐滴露生春阴。白云满地石台古,老鹤一声山月沉。松窗坐久转清悄,诗思撩人不知晓。我欲此地卜幽栖,须待他年济时了。”
    这是一首随笔性的七言古诗。诗中既流露出作者高中状元后的得意和骄傲之情,也无法掩饰他的仕途并不称心从而产生些许厌倦心理的失落心意。
    《松隐岩》一诗共有十二句。从诗意和押韵来看,本诗应该分为三节,分别写作者本次来松隐岩游览的所感、所见和所思。
    作者于明景泰二年(1451)得中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可谓是志得意满。这种得意之情,作者能不有所表露吗?从本诗的第一节来看,作者已将这种感情尽情地表露出来了。你看:作者乘“长风”而有幸登上“巍巍”的“大山”之峰颠,感觉周围的高低“参差”的“小山”“如聚米”一般环绕着它,真可谓“一览众山小”啊!此外,作者还运用极度夸张的笔触写道:“一眺乾坤三万里”!
    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从山上转入禅院,隐隐地透着作者的悲凉之感。你看看“禅房”周围的“草木”是那样的深,高高的屋檐上正滴着令人生寒的露水,那古老的石阶上被浓浓的雾气所笼罩,仿佛飘着“满地”的“白云”,夜深了,远处传来一声声凄厉的鹤鸣声,让人顿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寒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凄凉情感的流露呢?作者在翰林院编修任上呆了数年后,于明朝天顺元年(1457)深秋告假回乡省亲。翌年春,作者便来松隐岩游览。数年的为官生涯,作者看到、听到朝廷内部官僚们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阴暗的一面,不能不深深刺痛他的那颗立志报国的炽热的心。作者在本诗的这一节里用上了一个“阴”字和一个“沉”字,就是这种情感的流露。
    本诗的第三节,作者将这种情感进一步发挥出来。作者静静地坐在松窗之下,“诗思撩人”倒不知不觉天已拂晓,与其说他在欣赏松隐岩的夜色,倒不如说他在提前思索退休归隐之后的去处。作者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欲此地卜幽栖”,然而眼下公事未了,只好无可奈何地“须待他年”了。为什么作者会选择退休后要归隐“此地”呢?因为这里是“海天空涧绝纤埃”(作者《重游松隐岩》诗第二首的第一句)的地方,这里没有倾轧和争斗,没有名缰和利锁,这里才是“绝纤埃”的清净之地!
    与其说《松隐岩》是一首七言古诗,倒不如说它是一篇随笔性的记叙散文,情景交融,笔调清新、自然,还带有几分飘逸。
    美丽的谷城山,静幽的松隐岩,那雪梅、那松林、那古刹、那石阶……留给今人的恐怕不是记忆,那是想象!每当我们走过谷城山旁,看到那采石场边的破旧的工房和乱石,听到那开山的炸炮声和碎石机的轰鸣声,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它与曾经的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谷城雪梅”联系在一起,人们创造另一种物质文明的同时,毁掉的却是那古老的不可再生的文明!呜呼!俱往矣、俱往矣!……                   (王元凤)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