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心中涌起感动
【发布日期:2011-07-04】 【来源:】 【阅读:次】【作者:曾少敏】
        这是我的第二本书,四年前我出版了第一本。是不是要出这本书,曾经犹豫过,自己觉得进步无多。朋友们则鼓励我:“写这些文章也花去了不少心血,集中起来,清点一下自己的‘脚印’,也没什么不好呀。”好!我终于下了决心。
       着手写这篇后记的时候,首先涌起的情思是,要感谢湄洲日报社。进报社那年我才二十小出头,一路“摸爬滚打”,迄今不觉已三十有三,似乎可以说我是在报社“长大”的。自到报社以来,每一任领导都给予我关心和帮助。当初我“少”而不“敏”,不谙世事,对写作(包括新闻)更是门外汉一个,报社的资深记者和编辑并不嫌弃我,而是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予我“应知应会”的知识,尤其重要的是,使我明白了“为文先为人”和“思想在笔先”的道理。报社给了我一份必须担待的责任,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和许许多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让我在学习中充实,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地完善自己。现在的我,一切努力只是为了回报和感恩。放大来说,这回报和感恩不单单是对报社,也包括对社会,这个给我生长阳光、创作源泉的社会。
  送别了几位长辈至亲后,我自己又遭遇了一场车祸。侥幸存活,心有余悸。住院期间,我感受到来自报社、家庭和社会的温暖,每天都有太多的感动和感激。我因之深刻知道,这个世界是爱我的,尽管我只是一棵小树、一朵浪花。这份爱大大排解了我从小丧父、两年前又失去刚满半百的母亲的哀伤,激励我自立自强,不息前行。
  我第一本书《真爱无言》的读者,如果再读到这本《笔走壶兰》,请不吝为我高兴,高兴我挣脱了小家个人伤感,迎着和煦春风,走向了壶山兰水,走向了社会,视野大了,胸怀也开阔了许多。书中的“行家访谈”写的是一批成就卓著的名人贤士,笔墨涉及莆田文化、教育等界别,在采写过程中受到了不少启迪;“壶兰采风”写了莆田的多个行业,其中有他们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和新气象,可以把每一篇都视为莆田的一个“闪光点”,都是能够鼓舞人的;“笔底醒火”则是我对所见所闻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思考,斗胆针砭,甚或是拷问其“病根”,有时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均为一己之见,但愿能够引发读者的心灵响应,起到一点警醒作用,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尽绵薄之力;“无语东流”可以毫不矫情地说,七个篇章我都是含着眼泪写下的。当我悼念他们的时候,我的一颗心,我的一双眼,无不被泪水濡湿。总之,这本新书是我向社会交上的又一份“作业”,心拳拳,意切切,就教于各方行家里手,恳望得到指点和匡正。
  学海无涯,文道高深。我喜欢散文,但是对写作散文,自知笔拙。有的文章,虽有写成散文的主观愿望,可是搁笔之后自己瞅瞅,就是少了散文的韵味。记得我曾经请教上海伯父“什么是散文”,他对我说“散文是散步的诗……不散不是散文,太散了不是好散文”。至今我的理解还不深不透,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创作实践中学习,向报社和文学界的前辈们学习。海明威的话在激励着我:“别着急,你一直在写作,今后你也一定能写下去。”
     《笔走壶兰》的成书过程,多蒙诸位老师和朋友的垂青照拂,慷慨鼎力。老领导前辈作家许培元先生为本书作序,中肯点评的同时对我提出了殷切希望。报社内外的许多老师热情鼓励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珍惜光阴,多多操练”。在此,请容我一并深深鞠躬致谢!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