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刘德育和他的《人生如歌》
【发布日期:2011-07-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刘德育,是我们对《人生如歌》作者刘建成的习惯称呼。上个世纪90年代起,他在仙游县教育局具体负责中小学德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常下乡,工作认真负责,态度亲切和蔼,和我们坐得住,谈得来,其足迹遍及全县400多所学校。久而久之,大家就唤他“刘德育”。如今,他退休了,可还在参加《仙游县教育志》、和《仙游县志》的编纂工作。他在职时给许多学校创作的校歌,都收集在全国性的校歌选辑里,至今还在师生中传唱。
    刘德育也是莆田市曲艺家协会会员,新近出版的《人生如歌》,其书名同他的音乐艺术特长不无关系。他从小学习键盘乐器以及管弦乐器,其后学习作曲,曾在全国性的音乐刊物里发表了许多创作歌曲。他的许多良好学习习惯自幼养成,持之以恒,受益终生。他在《后记》里对书名做了诠释:“歌如人生,人生如歌。酸甜苦辣都是歌。”作者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的许多文章里,不但引用了大量的唐诗宋词,而更多的是引用了现代歌词,有的是渲染气氛,有的是充实文章内容,有的是在谋篇布局上起前呼后应的作用。他的文章在《莆田晚报》上一经广大读者见面,就会产生文如其人的印象,无疑激起我们对《莆田晚报》的兴趣。我们学校以及周边的许多学校也随之征订,寻找他的文章成了我们每天看报的习惯性动作。他的作品,不少篇幅讴歌了教育,赞美了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对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师如陈玉水、林树尾和郑元畏等,表示爱戴和怀念。这些都是真人真事,也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读了无不为之感动。刘德育的感恩之心随时溢于言表,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刘德育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仅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的成堆奖状证书里,可以透视出他平时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他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多次被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表彰为先进德育工作者。我们从文章里读到了他的人生真谛,读懂了他的旅途轨迹,读透了他灵魂深处闪光的东西。如此这些,对我们还在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无疑是本很好的教科书,是本可读性很强的乡土教材,同时也是写作指导方面的工具书。他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如何正确对待党的工作和事业,如何正确对待身边的平民百姓。
    显然,由于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又在县教育主管部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他的众多文章均含有鲜明的教育意义。我们从《被罚站的孩子》和《撞车》之类文章里,体现了他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职责和热忱;许多回忆录性质的文章里,作者通过对比,热情讴歌了新社会,赞颂了改革开放。值得我们称道的是,他的众多文章里,虽然写的是“小秤杆”、“小圆桌”、“小火车”、“小火笼”之类,这些不值得一提的状物体,可在他诚朴自然的笔下,显得多彩多姿,有血有肉,其教育性比起空谈的理论说教,不知要好多少倍。
    他生在农村,长在贫瘠的山村,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人一样,在刻画中表现劳动人民,在描述里同情劳动人民,在议论中歌颂劳动人民。他的许多文章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无比热爱,对贫困人民的无限同情,对弱势群体的倾心支持。他时刻记住小时候的苦,时刻记住还在泥巴里打滚的父老乡亲,并且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他心存善念,常怀他人,保持着真性情。值得一提的是,5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写日记,直至现在退休了还是笔耕不辍。他的日记成了创作的资料库,流淌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我和刘德育是同乡,大凡出差县城,我经常到他的办公室聊天,也经常光顾他的家里。从他保存下来的各种报刊杂志里,我们似乎清晰看到他一生的奋斗历程;从他的一大摞各式各样的日记本,我们明白他的人生轨迹。如今,他依然老骥伏枥,坚持用电脑写日记,用电脑起草和发送文章稿件,也用电脑修改志书材料,这对于和他同辈的人来说,是极为少见的。承蒙他的信任,此书里有许多镜头是我协助拍摄的,大量的文章是我先读为快的。最近,在他的鼓励下,我也开始壮胆给《莆田晚报》社发稿。
    我们期待《人生如歌》尽早和广大读者见面,因为认识他的人很多,喜欢他的文章的人也很多。祝愿他有更好更多的作品问世,让夕阳红得如朝阳一样绚丽多姿!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