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子不语怪力乱神”新解
【发布日期:2011-08-15】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劲松】
   据《论语》的《述而》篇记载,孔夫子的教学有着自己的特色:“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朱熹《四书集注》不是在特色方面下功夫,和同类私学进行比较。他人说《周易》,谈鬼论神,手舞足蹈;孔夫子说《周易》,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为什么?他该说不说,反而却在“圣人”上兜圈圈,说:“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谢氏曰:‘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在这里,注释脱离原文,不看对象,仅仅凭借自己想当然了事。这是前些天学习心得。
   有趣的是,后因网上查询方知,今人徐振贵先生前些年发表文章,对“子不语怪力乱神”进行新解,其做法是把临近几章连贯起来,即“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然后全文翻译。
   他的译文是: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出来。孔子知道后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是用功学习时便忘记吃饭,以至于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夫子又说:“其实,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说到这里,夫子停止不说了,好像是生怕分心用力影响了凝神思考。过了一会儿,夫子才说:“如果一行人中只有三个人,那么,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长处加以学习,我看到他的缺点也是我也有的,就加以改正。”
   徐先生的做法称得上是“巧干”,但是,他的新解却没有纠正《四书集注》的通病,那就是注释脱离原文,不看对象,仅仅凭借自己想当然了事。孔夫子之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因为他办学目的明确,培养的学生不是卜卦算命看相之徒,而是“君子上达”即精通上层建筑领域政治思想建设的“王者师”。根据《论语》、《史记》等的记载,孔子创办私学,使用“六经”教书育人。他的强项是历史教学,说的是尧舜禹、王侯将相,传授的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历史经验。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恰恰体现了孔夫子教学的特色。因为有自己特色,所以,孔夫子才有学生3000多人,贤人七十二,有的还是“王者师”,有着引人注目的教学效果。正是这个特色让孔子整个教学活动得以运转。对此,《四书集注》熟视无睹,不去下笔,反而说那是“圣人”的缘故,说了等于没有说。即使是今天也是这样,办私学,就需要有特色,有水平,否则,教学活动难以运转。
   由于孔夫子教学有自己的目的,所以子贡和樊迟等都曾因为学习不得法而得到了孔夫子的纠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在这里,孔子向子贡传授了自己的治学经验。这对子贡后来事业的成功,无疑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孔子不仅自己要做到“上达”,而且还要求学生也做到“上达”,否则就要挨批评。《论语》说:“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在这里,针对樊迟请学稼的想法,孔子上了一堂君子上达的重大意义的课,纠正了学生们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倾向。从读书由浅入深的整个过程来说,初学时内容不多,范围小,有益学而有成。所以,孔子的批评,体现了他对学生的负责精神。
   相比之下,今人徐先生的那个“新解”,倒不如称其为回避“子不语怪力乱神”,更加恰如其分。“说到这里,夫子停止不说了,好像是生怕分心用力影响了凝神思考”,这哪是孔夫子教学的特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先生的“新解”把注释视为儿戏,更加不可取。这是因为注释不是逐段过关,而是逐句甚至逐字过关,要做到每句话、每件事一一到位,切切不可有丝毫疏忽。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