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画苑情缘说德成
【发布日期:2011-08-15】 【来源:】 【阅读:次】【作者:黄 叶】
   德成欲为我写一篇艺术评介文章,取走一些资料后,第二天,二千多字的文稿就送到我的案头了。
   我惊叹他驾驭文字之纯熟,佩服他的才思敏捷。难怪一段时间来,报纸上那连篇累牍的势头。
   出于职业使然,我对德成评述当地书画家的系列文章尤加留意,其中涉及李霞、李耕的篇什还剪辑下来,作为自己今后撰写论文时的参考资料小心地予以保存。譬如登载于《莆田晚报》的《人物第一家——李霞》,文中提到李霞寓居台湾新竹时参加画事活动的一些具体细节,我就闻所未闻。
   据此也可以看出,德成于下笔千言的背后,对资料的搜集、掌握是颇费一番苦心的。
   我与德成熟识于九十年代中期,当时、蒋金读、李朴老师相继从李耕国画研究所退休。二人动念于画院在全国“遍地开花”,便商议成立仙溪画院(后金读老师提议改称李耕画院),旨在发挥民间组织自由、灵活的优势,集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与官办的李耕国画研究所互补互动的局面,促进李耕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机构框架初搭时,德成便被委以画院秘书长重任。由于我刚考进李耕国画研究所不久,为报答二老在职时对我的知遇、厚爱之恩,遂不时地遵他俩嘱咐做一些该做的事,(不过因疚于自己本职工作尚不能做好,也就婉谢了画院正式画师的聘请,后与省博物馆黄羡、莆田锦江画院方纪龙等被邀为特聘画师)渐渐地与德成接触多了起来,也就从他的行事为人中解开了何以仙游画家众多,而偏偏去选择一位不会画画的“界外人士”担当画院重任的谜团:
   其一是德成擅长书法,自古书画同源,使得他对画家投缘交心顺理成章,对画院事务的把握、处理也就能够得心应手。
   其次,德成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散文、评论、诗歌、应用文等样样在行。无疑,在艺术评论人材匮乏的仙游,他的介入,对李耕画院的工作以及李耕国画艺术的弘扬和研究,其作用不言而喻。
   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德成人缘好,谦和、低调、热情、勤快,居上而不逞强骄逸,为下则不怨艾抵触。在李耕画院秘书长任上,从琐碎的日常事务,到《李耕国画研究论文汇编》一至四辑的组稿、编辑、付印,从画师作品展览的策划、联系等前期工作到展厅的具体布置,他无不身体力行,任劳任怨……
   对了,他还拥有一颗炽热的爱乡之心——为仙游的地域文化,为仙游人,他勤于奉献,乐此不疲。以至今日,仍身兼仙游孔子文化研究会、福建省和仙游县张氏委员会等多个民间社团的要职。
   我曾经和德成一起出过差,是到厦门、泉州等地联系李耕画院对外交流事宜。我们拜访了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的魏传义、洪惠镇教授。记得他还顺路带我到林丹娅、林懋义等乡贤以及泉州他的文友寓所小坐,从主人的热情中可以折射出德成交游之广、交友之诚。几天结伴,我们十分投契,无所不谈……
    因为太熟,也就无所顾忌,有一次我和他开了个玩笑:“你自己也不画画,却整日在为画家费力劳神,许多画家在你的推介、帮助下名气获得提升,艺术得以进步,不知从中得到了什么?”
   对我的冒昧,他只是报以淡淡的一笑,说:“这是兴趣,是我个人爱好。多结识一些文朋画友,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觉得精神充实,生活开心!”
   助人为乐——在德成这番话里找到了注脚。
   前几天,德成把厚厚的一摞文稿递到我面前,当谈起要将这些历年来发表于报刊的各类文章结集出版的决定时,那兴奋、激动的眼神,不正在传递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自足么!
  有感于斯,谨献拙诗一首:
  吾邑多才俊,歌吟书画文。
  穷时偏好艺,忙处不离君。
  妙笔评兼述,佳篇见与闻。
  乡情真似火,果硕赖精勤。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