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从塔斗山走出去的庆历名臣——从蔡襄的《咏松》诗谈起
【发布日期:2011-08-28】 【来源:】 【阅读:次】【作者:何清平】
    “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世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是北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少年在塔斗山读书时所作的即景诗。此诗富有哲理,他以青松自喻,树虽小,但志存高远,相信自己最终会超越塔的高度。他正是以塔斗山做为人生的垫脚石,一步一个脚印,从故乡枫亭走向京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蔡襄,字君谟,仙游县枫亭镇人,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生。世居仙游县枫亭驿,十五岁参加乡试,天圣八年(1030年),刚满十八岁的他被兴化军选拔由弟弟蔡高陪同赴京应开封府进士考试,得第一名。次年,他从江阴赴京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及随后的殿试,登进士甲科第十名。他曾两次担任福州知府,两次担任泉州知府,还担任过开封和杭州知府,官至端明殿学士,系赫赫有名的庆历名臣。
    跨海筑桥梁不尽黎民歌惠政,挥毫飞龙凤何曾勋业掩文章。蔡襄为官的一生,是为民的一生。
    蔡襄建造洛阳桥,利国利民。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百姓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
    蔡襄从小受其母教诲,为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解难。蔡襄心系黎民,在建桥工程中,他集中了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创造了“筏形基础”,使船尖形的桥墩分开水势,减少了浪潮的冲击力;同时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发明了“悬机浮运”,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大石板,轻轻托举起来铺在桥墩之间,使洛阳桥渐渐显出了奇伟的雄姿。有一天,蔡襄发现洛阳江中每一块礁石上,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牡蛎丛,心想要是能采用“种蛎固基”的方法,使牡蛎繁生,把桥基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该有多好呵!于是,蔡襄把朴素的科学原理,运用在造桥上。然后又筹集资金,用于建造长桥两翼的扶栏三百六十丈,以及“七座亭,九座塔,石狮二十八”,使整座长桥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洛阳江两岸人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庆历经七年终于建成的跨海长桥巍然屹立在万顷碧波上,在我国的桥梁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洛阳桥的建成,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洛阳桥(也叫万安桥)建成后,蔡襄亲自撰写《万安渡石桥记》,刻碑立在左岸。此碑文章简约,书法遒劲,镌刻传神,被誉为“三绝”。
    蔡襄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蔡襄书法精妙,恪守法度,有晋唐风轨,前代意韵,变态无穷,真、行、草、隶四体都达到妙胜之境。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千古《茶录》留后世,万家荔谱永留芳。蔡襄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蔡襄著作的稀世奇珍《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它作于皇三年(1051年),修订于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二十六,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后来被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
   《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嘉右四年(1059年),蔡襄在泉州写成《荔枝谱》一书,分3卷7篇,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服食、加工、贮藏、运销,介绍荔枝品种32种。《荔枝谱》文短意赅,语言通俗,朴实无华,是一篇优秀散文,书中论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种。书中对每一品种的特征都有简要的说明。蔡襄在900多年前写出这么一部传世之作,确实令人赞叹。这本世界第一部关于荔枝栽培的专著,至今已翻译成英文、法文流传世界。
    治平三年十月,母亲卢氏去世,蔡襄护丧南归。治平四年(1067)八月十六日,蔡襄在家中逝世,享年56岁,葬于枫亭锦岭。朝廷追赠少师,谥忠惠。欧阳修为其题写墓志铭。
    蔡襄墓前立有一对“石望柱”,上刻乾隆时进士蔡新撰写的对联:“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1997年,海内外蔡襄后裔把其墓重建为“蔡襄陵园”,历时三年,于1999年竣工,占地面积20亩。蔡襄陵园是集园林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蔡襄为官37年,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以民为本,政绩卓著,博学多才,是历史上备受后人推崇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世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蔡襄以光辉的一生实现了少年的誓言,《咏松》诗也成为了后代学子的励志格言。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