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云海难隔赤子心——台湾著名诗人林恭祖的爱国情怀
【发布日期:2011-09-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张德成】
    喜读《当代中华诗词十八家》,我荣幸赏析中国诗词的名家佳作,浏览当代中国诗词的经典,并有缘认识了一位未曾谋面的风驰诗坛的仙游人——林恭祖先生。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驰誉中外的国粹,几千年来源远流长。历史上唐诗宋词奠定了我国诗词的巅峰。在悠久的诗词长河中出现过繁星璀璨的诗圣词家,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产生过脍炙人口的名诗绝句。这本集子收进的十八家,就是当代诗词的翘楚,林恭祖先生就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代表。
    恭祖先生1927年出生在游洋沽山村,这里山川绮丽,地灵人杰,宋朝曾在这里设县,称为“旧县(邑)”,乾道二年(1166年)出过郑侨、肖国梁、黄定三位状元,诗赞:“冲峰龟岭与龙嶼,三处山川壮矣哉,相去其间无百里,七年三度状元来。”可见人才之盛,诗风之雅。他家学渊源,幼年时喜好写诗,五岁时由伯父启蒙教他作“对”,七岁学作诗。由于天赋聪慧,潜心研习,写诗填词,挥洒自如,古今诗词,各体俱备。青年时,就读福州马尾船政学校,后转学台湾深造。数十年来,成就斐然,发表数以千计佳作,获中山文艺古典诗歌创作奖,是台湾著名诗人,台湾大学文学士,美国加洲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博士。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任编纂(教授级)。现为台湾中华美术院诗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莆田市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半个世纪多,他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朝如青丝暮如雪”的八十四高龄的老翁,舍不得放下笔杆,辛勤耕耘属于自已的诗词小天地,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诗词这棵生命之树,把诗词当作滋润生命的圣洁清泉,创作了许多感咏祖国山川绚丽的诗词,运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手法,寄托着深沉的爱恋之情,表现诗人对祖国、对家园难以割舍的深情厚爱。1982年,他在《春节怀大陆》(七律)中吟唱“谁凭彩笔写余晖,一发青山渐向微。今夜失眠非守岁,天下无客不思归。寻梅踏雪西湖月,破浪乘风燕子矶。万里长江春又到,莫言头白故人稀。”诗中激情澎湃,高旷浑雄,感人肺腑,说出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象征大团圆的春节,他怎能不“失眠”?岂有不“思归”?而“今夜失眠非守岁,天涯无客不思归”与“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民间传诵的名句。此诗在台北《自立晚报》发表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当代诗词》等相继转载,给力全国,各地诗友争先赓和,轰动一时。2006年秋月,他归乡省亲,寓居同乡宗亲企业家林光旭处,品茶酌酒,彻夜长谈,为两岸三通即席赋诗:“虽是小三通,乡心带海风,鸥从波面起,人即白头翁。舵边投落影,双手抱江心,汲取中流水,携归化作霖。潮涨鱼同乐,风来鸟共讴,鹭江流万古,四海看归舟”。表达台岛赤子拳拳思乡之情,四海归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1996年7月1日,他应邀参加《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感赋六章:“天道本循环,古今有轨迹。香港将回归,明岁即九七。还我汉家天,两仪归太极。”博得与会行家的好评。同年端午节,台湾诗词界代表团27人参加“海峡两岸诗人联吟大会”,恭祖荣任秘书长。这次大会是海峡两岸悠悠隔绝四十多年后,两岸诗人相聚,以“原”(纪念屈原)“源”追寻文化根源)“圆”(促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团圆)为联吟主题,连袂唱和,是我国骚坛盛事,风雅美谈。1999年,他还为中华诗词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主办的“中华诗词大赛”《世纪颂》撰写“跨世纪风”序。
     恭祖的诗词旧诗中有新诗的养分,而新诗中也有旧诗的韵律和意境,新旧对栖,中西合璧,造词遣句,挥洒自如,时如江河倾泻,奔流直下;时似高山流水,弦音悦耳,意境优美、富有想象。他曾说:“诗是心灵呼唤,但时有古今,诗无新旧,写好就是。写得好,虽旧如新。写得不好,新亦不如旧。”代表作品如:《梦游三峡》、《闽江夜渡》、《庐山高》、《歌唱北戴河》、《香港会亲》等。佳作频频见于报端刊誌,经常被邀参加大陆中华诗词研讨会、日本、美国诗词吟唱会,著有《友竹居诗稿》、《诗与歌》、《元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校注》、《千支溯源》等。还创办《乾坤诗刊》。
    恭祖《春节怀大陆》风靡全国,各地诗友争先赓和,家乡游洋的仙谿诗社诗友相继吟和,汇编《回音集》遥寄台岛。1990年8月他首次返乡祭祖、访友,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筹资20多万元,创建三层“仙谿诗社大楼”,并赋诗相赠,为活跃家乡诗词活动,沟通乡音乡情,推进闽台诗词文化交流沤心沥血。
    大陆先民对台湾的开发,华夏文化亦移植台湾,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台区域文化。诗词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海内外同胞和海峡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恭祖先生的诗词是纽带,是桥梁,通往两岸同胞的灵魂深处,刻划着他诗词创作的轨迹。但愿“千年春不老,万古月长圆,两极终相汲,三生有胜缘。”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