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谣》选载三
【发布日期:2011-10-23】 【来源:】 【阅读:次】【作者:朱来水】
蔡曰忠回到家已是亥时。看到女儿书房里还亮着灯,便轻轻推门进去。荔娘伏在书桌一角已经睡着,桌面上、地板上摆着许多写满文字的笺纸。蔡曰忠小心翼翼地拿起来,一张一张看下去。女儿的字是越来越好了,特别是行楷,端庄清秀又透着飘逸自然,虽略显稚嫩但也自成一体。他再一细看,发现抄录的都是一些诗词,不由得拿过一篇《贺新郎》,轻轻吟哦起来: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试看取当年韩五。 …… 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快投笔,莫题柱。 蔡曰忠知道这是刘克庄与乡贤龚实之的唱和之词,因龚实之的原词中有忧虑边关战事的意思,引起刘克庄的同感和共鸣,故而在词句中呼吁当政者能够不拘一格广求贤才,守边御敌,以挽救已经衰微的国脉。词人对边事的焦急和对爱国志士的渴望之情跃然纸上,不免令人感慨。 接着,他又一篇一篇地看下去,发现全是刘克庄的诗篇与词章,如《玉楼春·戏林推》、《军中乐》、《苦寒行》和《北来人》等,心里便想:荔娘专门抄录这些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诗词,是何用意?看来,这闺女有心事呢! 蔡曰忠正这么想着,忽又见一笺,写得比前面潦草许多: 风轻夜阑。策马挽弓,千里沙场。 举目苍穹北斗星,梦断竟是桌上孤灯。 江山重重烽烟起,神州处处见兵戎。 …… 这首词没有署名,没有出处,究竟是谁的作品?蔡曰忠看了一半,觉得纳闷。正想询问女儿,见荔娘睡意正酣,想必是太累了,就不忍心把她唤起。他从旁边拿起一件披风,轻轻盖在女儿身上,便又继续看下去: 国如危卵,万民倒悬,孰能无情! 听天籁时时传召唤,不知是何使命? 本有心春风写韶华,却只恨娇媚不是男儿身。 恨、恨、恨! 他看出来了:这是女儿的写作!这口吻、这手笔,正是抒发她自己的心声啊! 蔡曰忠正沉思着,那边荔娘已经醒来。她突然发现父亲站在一旁,就要起身行礼。老蔡忙把女儿肩头按住,心疼地说:“女儿为何这么辛苦?读书做学问也莫要累坏身子。”
“谢谢父亲,女儿不累。”蔡荔娘莺声作答,轻轻用手绢擦了一下眼睛。蔡曰忠这才注意到荔娘脸上似有泪痕,惊问:“你哭了?莫非有甚事体?” “没事,真的没事,父亲请放宽心。” 蔡曰忠早已从这些文字中猜出几分,他知道女儿不愿明讲,也并不追问,就转而聊起诗词,问道:“女儿喜欢诗词文章,但缘何特别钟爱刘克庄?” 蔡荔娘想了想,回答道:“刘后村之诗词,刚健洒脱,气韵沉雄,与陆游、辛弃疾,同属豪放气派,犹鼎三足。而他生活在大宋朝廷偏安江南的后期,先后遭遇金和蒙古对南方的大肆侵扰掠夺,几十年中,国土不断沦落,生灵惨遭涂炭,这样的时局与国势,比之陆放翁、辛稼轩那个年代,更是江河日下,亡国亡族的危险愈加逼近,因而使他愈加心切而愤深,写出的诗词也更显悲凉慷慨。其拳拳君国之心,志在有为之意,令人感佩,催人奋起。值此国难当头,世事多蹇,女儿亦不免感时伤乱,怀国忧民。今日吟读刘后村诗词,品味其中意气,竟感同身受,不胜唏嘘!故而抄录一二。” 蔡曰忠频频点头,又指着无署名词作故意问道:这篇可是哪位名家的大作? 荔娘稍一怔,羞怯地说:“哪是什么名家,什么大作!只是女儿一梦醒来,一时心血来潮,信手涂抹,不成文章的。” 蔡曰忠心中暗喜:女儿长大了!尽管她还差几个月才满十七岁,但她真的是长大了!女儿有此见识,有此志向,有此才学,令人高兴啊!他轻捋胡须,不自觉地点了点头。可转而只叹息:只可惜她“娇媚不是男儿身”,否则未尝不可“策马挽弓,千里沙场”! 父女俩就这么想着、聊着,不觉夜已三更。蔡曰忠又婉转地给女儿一番劝慰和勖勉,才各自回房歇息。 这一夜,父女俩都辗转难眠,思索良多。 (本节摘自第一章《蔡家有女初长成》)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